[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和转向盘的连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72505.4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7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朱联邦;王文建;韩全友;原丰勇;罗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3 | 分类号: | B60R21/203;B62D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气囊 模块 转向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转向盘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机动车辆的转向盘上都装有安全气囊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在紧急时提供按响功能,碰撞时在驾驶员和转向盘之间提供充气的气囊,保护驾驶员安全。采用浮动式按响较为常见,浮动按响机构集成在安全气囊模块或集成在转向盘上。按响功能需要安全气囊模块装配到转向盘后实现,安全气囊模块与转向盘的安装要根据浮动按响机构的位置和结构进行设计。对于浮动按响机构位于安全气囊模块和转向盘之间的形式。
安全气囊模块与转向盘的连接常采用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结构可靠,但存在以下缺点:装配时紧固螺栓耗时长,装配效率低;且对装配的工艺要求高,螺栓易拧紧不均影响装配,出现喇叭盖和转向盘的间隙面差发生变化等问题,亦会影响美观;零部件多,导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和转向盘骨架的连接机构,其具有连接可靠,安装、拆卸方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气囊模块和转向盘的连接机构,其包括:
浮动按响机构的下层板,其具有扭簧、定位孔、弹性垫;
转向盘骨架,其具有倒钩、定位柱、凸台;
所述扭簧与所述倒钩钩接,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与其配合,所述凸台与所述弹性垫贴合。
可选择的,所述扭簧与所述下层板固定,所述扭簧的结构为:所述扭簧的中部具有卡环,所述卡环穿过所述下层板的过孔沿所述倒钩的进入面进入后勾住所述倒钩的工作面,所述卡环与进入面接触时受压。
可选择的,所述扭簧与所述下层板的固定方式为:所述扭簧两端的簧丝穿过所述下层板,所述下层板的局部翻边箍住所述簧丝,所述过孔具有定位卡环的翻边。
可选择的,所述倒钩的进入面与所述工作面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择的,所述下层板具有用于容置扭簧的凹陷部。
可选择的,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之间具有衬套,所述衬套具有用于轴向定位的翻边。
可选择的,所述转向盘骨架为压铸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下层板的扭簧与转向盘骨架的倒钩配合来实现紧固连接;采用下层板的弹簧垫与转向盘骨架的凸台配合来限制下层板相对转向盘骨架的轴向运动;采用下层板的定位孔与转向盘骨架的定位柱配合来限制下层板相对转向盘骨架的径向运动,该连接结构连接可靠,安装、拆卸方便。
进一步地,扭簧与倒钩的配合是通过扭簧中部的卡环与倒钩的工作面配合,结构简单、稳定。
进一步地,扭簧两端的簧丝穿过下层板,被下层板的翻边箍住,在轴向和径向得到良好固定,防止扭簧倾翻移动,过孔的翻边具有定位卡环的作用。
进一步地,倒钩的进入面与工作面的夹角为锐角,使卡环与进入面接触时整体受压,扭簧逐渐变形,不会产生突然的形变,避免发生失效。
进一步地,下层板的凹陷部能够容纳放置扭簧,使扭簧结构的稳定性良好,不易产生晃动。
进一步地,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的衬套具有导向定位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转向盘骨架为压铸成型,整体结构强度好,且便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按响机构和转向盘骨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按响机构下层板的立体图;
图3为按响机构下层板的俯视图;
图4为倒钩和扭簧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凸台和弹性垫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的示意图;
图7为按响机构和转向盘骨架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浮动按响机构,2-上层板,3-下层板,31-扭簧,311-卡环,312-簧丝,32-弹性垫,33-定位孔,34-翻边,35-局部翻边,36-过孔,37-凹陷部,4-转向盘骨架,41-倒钩,411-工作面,412-进入面,413-钩尖,42-凸台,43-定位柱,44-衬套,441-衬套翻边,45-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按响机构集成在安全气囊壳体上,按响机构为采用相对运动的两层板实现按响的浮动式按响机构1,通过两层板上的触点接触实现按响。上层板2与安全气囊连接,下层板3与转向盘4固定连接。转向盘4为压铸成型,整体结构强度好,且便于加工。下层板3与转向盘4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72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安装动力电池包的装配工装及动力电池包
- 下一篇:汽车远程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