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避震器的流量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8664.3 | 申请日: | 201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励明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避震器 流量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控制阀,特别是指一种摩托车避震器的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常见的摩托车避震器,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一底座1、一外管2、一内管3,该外管2一端固设该底座1,另一端则有该内管3插入,一连通管4,为穿设于该外管2和该内管3,该连通管4一端为固设该底座1,另一端为一自由端,为位于该内管3中,该连通管4具有一侧孔,该侧孔位于该外管2内,同时连通该外管2及该连通管4内部,一支撑弹簧5,为设于该内管3内部分别顶抵该连通管4和该内管3。
当摩托车行驶于路面时,其前叉的内、外管相互运动将会挤压储存在前叉内部的避震油,透过该连通管流动进出该内、外管进而产生阻尼效果,此外,利用该支撑弹簧的弹力支撑维持该内、外管相对位置产生支撑效果,使得摩托车驾驶人或是乘客可以舒适地乘坐摩托车运行。
不过,摩托车在实际运用的环境所会面临的路况非常多样,且驾驶人的体重也都不同,若是使用上述习用的摩托车避震器则有无法调整阻尼大小的缺陷。其无法调整阻尼大小原因在于,该连通管其自由端及该侧孔的孔径皆为固定尺寸,故避震油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为固定值,无法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阻尼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避震器的流量控制阀,其装设于摩托车避震器,进而让摩托车避震器的阻尼可以依据使用者需求进行调整。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摩托车避震器的流量控制阀,为设置在一摩托车避震器,该摩托车避震器具有一底座、一外管、一内管,该外管一端固设该底座,另一端则有该内管插入,一连通管,为穿设于该外管和该内管,该连通管一端为固设该底座,另一端为一自由端,为位于该内管中,该连通管具有一侧孔,该侧孔位于该外管内,同时连通该外管及该连通管内部,一支撑弹簧,为设于该内管内部分别顶抵该连通管和该内管,该摩托车避震器的流量控制阀为固设于该连通管的自由端,其包含有:一本体,其相对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本体具有一第一流道和一第二流道,该第一流道和该第二流道分别贯穿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一第一挡板,为弹性地设于该第一端,并且盖住该第一流道,而不盖住该第二流道;以及一第二挡板,为弹性地设于该第二端,并且盖住该第二流道,而不盖住该第一流道。
借此,使用者可以在避震油流经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量控制阀时,控制避震油流经该第一挡板和该第二挡板的阻力大小,进而改变摩托车避震器的阻尼效果,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摩托车避震器的剖视图。
图2为习用摩托车避震器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如图所示:
1···摩托车避震器
11···底座
12···外管
13···内管
14···连通管
141···自由端
142···侧孔
15···支撑弹簧
21···本体
211···第一端
212···第二端
213···第一流道
214···第二流道
215···第一凸部
216···第一凹部
217···第二凸部
218···第二凹部
22···第一挡板
23···第二挡板
31、32···抵顶件
3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摩托车避震器的流量控制阀,为设置在一摩托车避震器1,该摩托车避震器具有一底座11、一外管12、一内管13,该外管12一端固设该底座11,另一端则有该内管13插入,一连通管14,为穿设于该外管12和该内管13,该连通管14一端为固设该底座11,另一端为一自由端141,为位于该内管13中,该连通管14具有一侧孔142,该侧孔142位于该外管12内,同时连通该外管12及该连通管14内部,一支撑弹簧15,为设于该内管13内部分别顶抵该连通管14和该内管13,该摩托车避震器的流量控制阀为固设于该连通管14的自由端141,其主要包含有:一本体21、一第一挡板22和一第二挡板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8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高强度金属材料的机床用自动涨紧轮
- 下一篇:减震器的隔离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