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192.4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卫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32 | 分类号: | B64C25/32;B64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7202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具有能够适应复杂恶劣环境、不需要人员驾驶、不会造成人员损失的巨大优点,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遥感测控、航拍测绘、环境侦察等领域都使用了无人机技术。随着应用的增多,无人机技术越来越热,无人的机种类趋于多样化。
固定翼无人机在无人机领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世界各国主要无人机绝大多数都是固定翼类,这类无人机飞行速度快、距离远、载荷量大,比较著名的如美国的全球鹰等。与之相比,小型固定翼类无人机应用比较少,绝大多数还都局限于航模玩具的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机,降低了对起降场地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固定在所述机身前部的主机翼、固定在所述机身后端的尾翼、以及与所述机身连接的机舱,还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机舱下部,所述机身由设定级数的碳管组成,所述碳管中的处于所述机身尾部的尾管的后端设有一豁口,该豁口处设有一可往该豁口一侧收回的横轴销,所述尾翼包括尾平翼和尾竖翼,所述尾平翼与通过所述横轴销与所述机身后端以可收起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无人机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气囊通过魔术贴与所述 机舱内水平放置的隔板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上述无人机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机舱中设有气囊固定舱。
进一步地,上述无人机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气囊固定舱的后端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气囊的进气口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无人机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气囊固定舱设置在所述机舱的最下端。
进一步地,上述无人机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主机翼包括两个端机翼和一个中间机翼,所述中间机翼对称固定在所述机身上,所述端机翼可拆卸地与所述中间机翼连接,且与所述中间机翼成一设定角度。
进一步地,上述无人机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机舱上面设有连接竖销,所述机舱通过该连接竖销可拆分地固定在所述机身下面。
进一步地,上述无人机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机舱的前部为半球体,中部为圆柱体,后部为圆锥体,所述半球体的球面直径、所述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所述圆锥体的底面直径三者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可以采用气囊降落的方式降落,因而降低了对起降场地的要求,提高了应用范围。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手抛式固定翼无人机,采用可拆卸的模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抛式固定翼无人机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抛式固定翼无人机的立体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轴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状态时尾平翼连接杆与横轴销的连接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机降落时尾平翼连接杆与横轴销的位 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主机翼,2、桨叶,3、尾竖翼,4、尾平翼,5、机舱,6、电机,7、云台,8、机身,9、横轴销,10、尾平翼连接杆,11、横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以手抛式固定翼无人机为例,对本发明的无人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抛式固定翼无人机包括机身8、主机翼1、尾翼(包括尾平翼4和尾竖翼3)、机舱5。主机翼1成左右对称固定在机身8上,尾翼固定在机身8后端,机舱5通过连接杆和机身8连接。
机身8由第一级碳管和第二级碳管连接组成。第一级碳管和第二级碳管粗细不同,处于机身前部的第一级碳管较粗,处于机身后部的第二级碳管较细,也就是说,第一级碳管比第二级碳管粗。第一级碳管和第二级碳管之间通过锥形轴套连接固定。机舱5的最前端是电机固定舱,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舱内,驱动螺旋桨的桨叶2转动,产生飞行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1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