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双质量飞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3885.3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6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三武;李红军;吴木水;苏忠道;郑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30 | 分类号: | F16F1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4 浙江省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自动变速器 质量 飞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具体是涉及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双质量飞轮。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中的重要部件,它主要由飞轮、离合器盖总成、从动盘总成、分离轴承以及压紧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其重要作用就是保证具有可靠的传扭能力。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车辆运行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以改善舒适性、燃油消耗和排放为主要特点的高端产品----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问世,使驾驶舒适性显著提升,空前的平稳性,能够在行驶工况下提升燃油效率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面对如此高性能产品,传统的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刚性飞轮,因为没有减振装置,离合器的减振功能是通过从动盘总成中的减振器对传动系统进行扭转减振,结构局限性很大,减振弹簧分布直径小,转角小、刚度大,无法达到应有的减振效果。特别是传动系统换档前后速比发生了突变,必然产生扭转振动冲击,迫切需要结构优良的具扭转减振机构的双质量飞轮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中吸收扭转振动。而现有的双质量飞轮摩擦副多,运行阻力大,在扭转减振设计、克服怠速共振、阻尼元件布置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难以实现理想的减振隔振和克服怠速共振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减振隔振和克服怠速共振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双质量飞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双质量飞轮,包括主飞轮体、副飞轮体、飞轮齿圈、中间盘组件,在所述主飞轮体与副飞轮体之间通过弧形滑道装有外弧形弹簧、内弧形弹簧及弹簧座,在该主、副飞轮体的环形槽腔中间分别设置有两卡簧凸台,在所述中间盘组件的中间盘中部设置动力输出齿,所述中间盘组件的中间盘具有“凸”字型弹簧盖用以安装中间盘组件的怠速减振弹簧,所述中间盘组件的中间盘盖的内形齿采用锯齿形结构,其短齿为“n”型齿结构,其长齿翘起成形为上坡路状用以穿入所述怠速减振弹簧。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是:在所述主飞轮体与中间盘组件之间、副飞轮体与中间盘组件之间分别装有第一阻尼压紧片、第二阻尼压紧片,在所述中间盘组件与第一阻尼压紧片、第二阻尼压紧片之间装有蝶形弹簧。从而在第二、第一阻尼压紧片一定的变薄范围内保持基本不变的轴向压紧力,起到有效抵制阻尼衰减的作用,为系统提供了稳定的阻尼。
采用本发明后,由怠速波动使中间盘的“凸”字型弹簧盖下面的侧边不断驱动怠速减振弹簧和中间盘盖的长齿之间形成怠速减振结构,怠速共振被怠速减振弹簧所吸收,避免了怠速及常用工况下发动机转矩波动引发的传动系扭振共振,消除了变速器和车身噪声,显著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同时,中间盘盖的“n”型齿受怠速减振弹簧的作用,使动力输出齿和双离合器盖总成的动力输入齿保持一定的连接状态,起到补偿作用,有效克服了齿和齿之间的硬性接触连接而造成的不可恢复的磨损间隙,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双质量飞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X-X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中间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中间盘组件的中间盘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副飞轮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双质量飞轮,包括主飞轮体1、副飞轮体6、飞轮齿圈11、中间盘组件4(包括中间盘41、中间盘盖42、怠速减振弹簧43),在所述主飞轮体1与副飞轮体6之间通过弧形滑道7装有外弧形弹簧8、内弧形弹簧9及弹簧座10。
如图2所示,在所述主飞轮体1与中间盘组件4之间、副飞轮体6与中间盘组件4之间分别装有第一阻尼压紧片3、第二阻尼压紧片2,在由主、副飞轮体1、6、外、内弧形弹簧8、9、中间盘组件4等组成的减振器中间设置轴向弹性结构,即在所述中间盘组件4与第一阻尼压紧片3、第二阻尼压紧片2之间装有蝶形弹簧5。从而在第二、第一阻尼压紧片2、3一定的变薄范围内保持基本不变的轴向压紧力,起到有效抵制阻尼衰减的作用,为系统提供了稳定的阻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38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控制车灯投射角度及投射强度的装置
- 下一篇:变压器散热器自动冲洗降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