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扶手箱耐久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0119.0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鹏;卢厚柱;常丽萍;周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韩英杰;许建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扶手 耐久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装置,尤其涉及试验装置中的一种汽车扶手箱耐久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扶手箱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受到高低温、湿度和振动等条件的考验,且扶手箱盖频繁的打开和关闭,扶手箱盖容易出现卡滞、异响等异常现象。
因此,扶手箱需要进行耐久试验,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扶手箱耐久试验的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扶手箱耐久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扶手箱耐久试验装置,包括控制器、底座、摇臂、作动器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连接有计数器,所述作动器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作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的中部铰接,所述摇臂的一端与所述立柱铰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连接有开合杆,所述开合杆通过力传感器连接有开合扶手箱盖的开合框架,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合框架为U型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通过横梁与所述计数器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开合杆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计数器位于所述开合杆的运动半径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计数器为接触式计数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动器与所述摇臂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摇臂与所述立柱的铰接点、所述摇臂与所述开合杆的铰接点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为铝型材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报警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合杆垂直于所述作动器、摇臂所形成的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动器、计数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通过作动器驱动摇臂进行往复半圆周运动,进而带动开合杆进行往复半圆周运动,从而通过开合框架来开启或关闭扶手箱盖,实现扶手箱盖的开启、关闭的往复循环,可通过力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扶手箱盖的开启力和关闭力,可通过控制器对力传感器反馈的扶手箱盖的开启力和关闭力进行监控,可通过计数器来计录扶手箱盖的开启次数,最终实现对扶手箱盖的耐久试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扶手箱耐久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扶手箱耐久试验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号为:副仪表板1;力传感器2;U型框架3;扶手箱盖4;计数器5;底座6;铰链座7;作动器8;轴销9;轴销10;摇臂11;立柱12;横梁13;开合杆14。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汽车扶手箱耐久试验装置,包括控制器、底座6、摇臂11、作动器8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立柱12,所述立柱12连接有计数器5,所述作动器8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作动器8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11的中部铰接,所述摇臂11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2铰接,所述摇臂11的另一端连接有开合杆14,所述开合杆14通过力传感器2连接有开合扶手箱盖4的开合框架,所述力传感器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开合框架优选为U型框架3。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立柱12通过横梁13与所述计数器5连接,所述横梁13与所述开合杆14平行。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计数器5位于所述开合杆14的运动半径内。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计数器5优选为接触式计数器。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作动器8与所述摇臂11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摇臂11与所述立柱12的铰接点、所述摇臂11与所述开合杆14的铰接点之间。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作动器8与所述底座6通过铰链座7铰接,所述作动器8与所述摇臂11通过轴销9铰接,所述摇臂11与所述立柱12通过轴销10铰接。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底座6为铝型材框架。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报警器。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开合杆14垂直于所述作动器8、摇臂11所形成的平面。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作动器8、计数器5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0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加速度反馈信息驱动的橡胶减振器测控系统
- 下一篇:气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