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孔板转移机械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6958.3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9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何农跃;马嫚;刘宾;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8 | 分类号: | B25J9/18;B25J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转移 机械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板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它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按照设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化装置,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在当前生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机械手不仅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等部门,还被逐渐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基因组研究、蛋白质组研究和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需要实验仪器能够完成各种样品的DNA/RNA提取、质粒提取纯化、PCR反应体系建立及产物纯化、蛋白质纯化、Aptamer(核酸适配子)筛选、ELISA反应、药物靶标等研究,这些生化实验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人手操作造成的系统误差不可忽视,同时某些实验样品具有毒性,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实用新型机械化、自动化的机械手成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保证实验精度和操作安全的微孔板转移机械手装置,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工作站中,实现操作过程中微孔板自动化、精确化和智能化的抓取、转移和放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微孔板转移机械手装置,包括导杆、凸轮、弹簧、两只机械手、滑块、直线导轨、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第一霍尔传感器和第二霍尔传感器,所述机械手固定在所述滑块上并由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沿所述直线导轨上下运动,完成机械手的垂直动作,所述直线导轨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步进电机相连的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所述第二霍尔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机械手的机械手指上与所述直流电机连接,所述导杆横向穿过所述两只机械手,所述凸轮夹装在所述两只机械手之间并由所述直流电机驱动转动,机械手与凸轮紧密接触,所述弹簧连接所述两只机械手,凸轮的转动推动机械手在导杆上水平动作。
为了控制机械手的动作,所述直流电机和所述步进电机分别由单片机控制的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驱动,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霍尔传感器连接所述单片机并向所述单片机反馈信号,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用来完成上电后机械手的复位动作,所述第二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两只机械手指的张开和闭合的状态,两者都将状态信号反馈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芯片为H桥驱动芯片,控制信号DIR为控制直流电机转动方向信号,控制信号BRAKE为控制电机刹车的信号,控制信号PWM为控制电机转速的信号。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为步进电机驱动芯片,控制信号CP为步进电机转向控制信号,控制信号CLK为步进电机转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EN为驱动芯片使能信号。
所述单片机和PC相连,PC完成人机接口,向PC输入指令,指令传递给单片机,而单片机实现全部的坐标定位控制,两者结合完成对样本板三自由度的精确移动,并进行精确定位控制。
为了完成两只机械手指在水平方向上的张开和闭合动作,所述凸轮为椭圆形,当直流电机带动凸轮转到长轴时,机械手指在导杆上向外滑动,完成张开动作;当凸轮转到短轴时,在弹簧的拉动下机械手指在导杆上向里滑动完成闭合动作。
有益效果:1、本机械手用于生化实验的自动化工作站的自动移板操作,定位准确,精度可达1mm;通过智能化操作,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使研究员有更多的时间致力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同时保护实验员远离有毒性的样品,保证实验安全可靠的进行;2、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为基因、蛋白质、药物筛选的发展提供了工具,推动了其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填补了机械手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械手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械手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6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间编码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
- 下一篇:网状体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