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铰链和支撑杆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2051.8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5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肖介平;张立玲;张雯;韩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发动机盖 铰链 撑杆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铰链和支撑杆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结构耐久性能与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现有汽车发动机盖内板支撑杆安装孔位很少与铰链安装孔位毗邻,一般支撑杆安装孔位靠近发动机盖中间部位,现有发动机盖需要同时对支撑杆安装孔位以及铰链安装孔位进行加强,但是这样增加了发动机盖的重量以及成本。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盖铰链安装板采用简单的平板进行安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盖的纵、横向摆动会导致铰链附近受力集中,严重的会产生发动机盖内板及焊点开裂。并且这种连接结构下,发动机盖的侧向及扭转刚度通常很低,受到路面激励的影响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现有的结构,在发动机盖关闭以后,不能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来抵抗路面激励对汽车发动机盖的强度损伤及疲劳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铰链和支撑杆加强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盖铰链部位强度低,易损坏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铰链和支撑杆加强结构,包括设于发动机盖内板上的加强板和支撑杆安装孔,所述加强板对称设于所述发动机盖内板的后端靠近两侧边处,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铰链安装孔,所述加强板外沿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支撑杆安装孔边沿部分重叠。
其中,所述加强板呈梯形,并通过左右两侧边与发动机盖内板相焊接。
其中,所述加强板上部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边沿与发动机盖内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焊点;所述加强板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凸台,两个所述第二凸台上开有所述铰链安装孔;所述加强板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三凸台,两个所述第三凸台边沿与发动机盖内板之间设置有三个焊点。
其中,所述加强板上还设置有两个减重孔,所述减重孔与铰链安装孔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支撑杆安装孔设于所述加强板的梯形左侧腰部线位置处,位于腰部位置的翻边包覆1/4所述支撑杆安装孔的外边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可同时加强发动机盖铰链安装刚度和支撑杆安装孔位刚度,同时对发动机盖侧向、扭转刚度较传统发动机盖的刚度有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发动机盖的铰链和支撑杆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撑杆安装孔和加强板部分重叠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加强板的整体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发动机盖内板;
2、支撑杆安装孔;
3、加强板;31、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第三凸台
4、铰链安装孔;
5、翻边;
6、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盖铰链部位强度低,易损坏等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的铰链和支撑杆加强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盖的铰链和支撑杆加强结构,包括设于发动机盖内板1上的加强板3和支撑杆安装孔2,所述加强板3对称设于所述发动机盖内板1的后端靠近两侧边处,所述加强板3呈梯形,所述加强板3上设置有铰链安装孔4,所述加强板3外沿设置有翻边5,所述支撑杆安装孔2设于所述加强板3的梯形左侧腰部线位置处,位于腰部位置的翻边5包覆1/4所述支撑杆安装孔2的外边沿。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3上部设置有第一凸台31,所述第一凸台31边沿与发动机盖内板1之间设置有两个焊点;所述加强板3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凸台32,两个所述第二凸台32上开有所述铰链安装孔4;所述加强板3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三凸台33,两个所述第三凸台33边沿与发动机盖内板1之间设置有三个焊点。
其中,所述加强板3上还设置有两个减重孔6,所述减重孔6与铰链安装孔4间隔设置,以减轻加强板3的自身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与支撑杆安装孔采用部分重叠设计,既节省了材料,节省了焊接工序,又可同时加强发动机盖铰链安装刚度和支撑杆安装孔位刚度,同时对发动机盖侧向、扭转刚度等较传统发动机盖刚度有明显提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2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