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轮转子减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3160.X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世华 |
主分类号: | F01D5/02 | 分类号: | F01D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转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涡轮转子,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涡轮转子减重结构,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增压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发动机。目前,普遍使用的增压器涡轮转子基本上都是实心的,重量较重,转速较低,涡轮材料为K418镍基铸造合金,使用腊模精密铸造工艺,数值计算及试验表明涡轮叶轮的破裂转速和飞碎安全因数大大高于压气机叶轮的破裂转速和飞碎安全因数,也就是说涡轮的强度储备比压气机叶轮的强度储备高很多。而涡轮材料使用昂贵的K418镍基铸造合金,价格昂贵,对于材料的节省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转速快、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涡轮转子减重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涡轮转子减重结构,包括转子盘,转子盘的外周上设有涡轮叶片,转子盘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转子盘上端设有连接块。
所述连接块内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空腔相通。
所述第一空腔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空腔的横向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所述转子盘的底部中心设有转子轴,转子轴与转子盘同轴。
所述转子轴内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空腔相通。
所述转子轴内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相通。
所述转子轴与转子盘为一体结构。
所述连接块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涡轮转子减重结构是对现有增压器涡轮结构进行的优化,在不改变叶型及流道并保证增压器性能和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地减轻涡轮重量,减少了材料的消耗,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由于涡轮转子重量的减轻,使得质量分配趋于合理,也有利于提高增压器轴系的效率和可靠性,转速更快,减轻了发动机的负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延长了涡轮转子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涡轮转子减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附图8的仰视图;
附图3是附图1、附图4的俯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涡轮转子减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4、附图6的仰视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涡轮转子减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附图6、附图8的俯视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涡轮转子减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转子盘,2-涡轮叶片,3-连接块,5-第一空腔,6-第一通孔,7-第二空腔,8-转子轴,9-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涡轮转子减重结构,包括转子盘1,转子盘1的外周上设有涡轮叶片2,转子盘1的底部中心设有转子轴8,转子轴8与转子盘1同轴,转子轴8与转子盘1为一体结构,转子盘1上端设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用于涡轮转子的定位和装配,转子盘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5,第一空腔5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空腔5的横向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转子轴8内设有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与第一空腔5相通。
实施例2,如附图4、附图5和附图3所示,一种涡轮转子减重结构,包括转子盘1,转子盘1的外周上设有涡轮叶片2,转子盘1的底部中心设有转子轴8,转子轴8与转子盘1同轴,转子轴8与转子盘1为一体结构,转子盘1上端设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用于涡轮转子的定位和装配,转子盘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5,第一空腔5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空腔5的横向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转子轴8内设有第二空腔7,第二空腔7与第一空腔5相通。
实施例3,如附图6、附图7和附图5所示,一种涡轮转子减重结构,包括转子盘1,转子盘1的外周上设有涡轮叶片2,转子盘1的底部中心设有转子轴8,转子轴8与转子盘1同轴,转子轴8与转子盘1为一体结构,转子盘1上端设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用于涡轮转子的定位和装配,转子盘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5,第一空腔5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空腔5的横向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转子轴8内设有第二空腔7,第二空腔7与第一空腔5相通,连接块3内设有第二通孔9,第二通孔9与第一空腔5相通。
实施例4,如附图8、附图7和附图2所示,一种涡轮转子减重结构,包括转子盘1,转子盘1的外周上设有涡轮叶片2,转子盘1的底部中心设有转子轴8,转子轴8与转子盘1同轴,转子轴8与转子盘1为一体结构,转子盘1上端设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用于涡轮转子的定位和装配,转子盘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5,第一空腔5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空腔5的横向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转子轴8内设有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与第一空腔5相通,连接块3内设有第二通孔9,第二通孔9与第一空腔5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世华,未经刘世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3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