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纺丝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7028.6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0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朱进梅;张尧年;申花玉;冯顺亮;刘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4/00 | 分类号: | D01D4/00;D01D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纺丝 组件 | ||
1.一种复合纺丝组件,包括纺丝机组件体(3)、过流盖(4)、过滤装置、分配装置及喷丝板(11);所述过流盖(4)上部设置有第一过流通道(12)与第二过流通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流通道(13)下端设置有支流通道(14);所述过流盖(4)下部设置有第一圆形腔(15)和环绕所述第一圆形腔(15)的第一环形腔(16);所述第一圆形腔(15)与所述第一过流通道(12)连通;所述支流通道(14)与所述第一环形腔(16)连通;所述过流盖(4)、过滤装置、分配装置及喷丝板(11)按照丝束行进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纺丝机组件体(3)内;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杯套、砂网(5)、第一砂腔(17)、第二砂腔(18)、密封环(6)及过滤网(8);所述杯套设置在所述过流盖(4)下方,通过所述密封环(6)与所述过流盖(4)连接;所述杯套将所述第一砂腔(17)与所述第二砂腔(18)固定;所述第一砂腔(17)与所述第一环形腔(16)相对应;所述第二砂腔(18)与所述第一圆形腔(15)相对应;所述砂网(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砂腔(17)与所述第二砂腔(18)的上方;所述过滤网(8)设置在所述杯套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流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套包括第一杯套(7)与第二杯套(23);所述第二杯套(23)设置在所述第一杯套(7)内部;所述第一杯套(7)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砂腔(17);所述第二杯套(23)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砂腔(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装置包括上分配板(9)与下分配板(10);所述上分配板(9)设置在所述过滤网(8)下方;所述下分配板(10)设置在所述上分配板(9)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配板(9)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圆形腔(21)与第二环形腔(20);所述第二环形腔(20)位于所述第一砂腔(17)下方;所述第二圆形腔(21)位于所述第二砂腔(18)下方;所述上分配板(9)设置有第一过流孔(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分配板(10)上端设置有第三圆形腔(24)与第三环形腔(25);下端设置有第四环形腔(26)与第五环形腔(27);所述第三圆形腔(24)与所述第二圆形腔(21)相对应;所述第三环形腔(25)与所述第二环形腔(20)相对应;所述第一过流孔(19)将所述第二圆形腔(21)与所述第三圆形腔(24)连通,所述第一过流孔(19)将所述第二环形腔(20)与所述第三环形腔(25)连通;所述第四环形腔(26)与所述第三圆形腔(24)相对应;所述第五环形腔(27)与所述第三环形腔(25)相对应;所述下分配板(10)设置有第二过流孔(22),所述第二过流孔(22)将所述第三圆形腔(24)与所述第四环形腔(26)连通,所述第二过流孔(22)将所述第三环形腔(25)与所述第五环形腔(27)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板(11)上设置有呈环形排布的喷丝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纺丝组件还包括:环形螺母(2),所述环形螺母(2)将所述过流盖(4)固定在所述纺丝机组件体(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70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纺丝节盘的新型半连续高速纺丝机
- 下一篇:缫丝机输送带的漏茧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