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通道荧光光谱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8630.1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0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海;杨皓旻;昌剑;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荧光 光谱 探测 系统 | ||
1.一种多通道荧光光谱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孔及荧光光谱探测单元;
所述荧光光谱探测单元包括准直透镜、分光棱镜、聚焦透镜、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一光电倍增管、第一中继透镜、第一可变狭缝、第二光电倍增管、第二中继透镜、第二可变狭缝、第三光电倍增管;
荧光信号透过所述针孔后被所述准直透镜准直成平行光束,所述平行光束经所述分光棱镜分光后入射进入所述聚焦透镜,并被所述聚焦透镜聚焦于光谱面处;
所述光谱面处的部分或全部光束再透过由位于所述光谱面处的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形成的狭缝后进入所述第一光电倍增管,以形成第一荧光探测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的位置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的位置以改变所述狭缝的宽度和在所述光谱面处的位置,实现对进入所述第一光电倍增管中荧光的带宽和光谱位置调节;
所述光谱面处的部分或全部光束被位于所述光谱面处的第一反射镜反射进入所述第一中继透镜,所述第一中继透镜将所述光谱面成像到所述第一可变狭缝处,透过所述第一可变狭缝的光束进入所述第二光电倍增管,以形成第二荧光探测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可变狭缝的宽度和位置可改变,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可变狭缝的宽度和位置,实现对进入所述第二光电倍增管中荧光的带宽和光谱位置调节;
所述光谱面处的部分或全部光束被位于所述光谱面处的第二反射镜反射进入所述第二中继透镜,所述第二中继透镜将所述光谱面成像到所述第二可变狭缝处,透过所述第二可变狭缝的光束进入所述第三光电倍增管,以形成第三荧光探测通道;其中,所述第二可变狭缝的宽度和位置可改变,通过改变所述第二可变狭缝的宽度和位置,实现对进入所述第三光电倍增管中荧光的带宽和光谱位置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荧光光谱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荧光光谱探测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及第一光电倍增管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可单独或联合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形成的狭缝的宽度和在光谱面处的位置,实现对进入到所述第一光电倍增管中荧光的带宽和光谱位置的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荧光光谱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荧光光谱探测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可变狭缝及所述第二光电倍增管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一可变狭缝的宽度和位置可改变,实现对进入所述第二光电倍增管中荧光的带宽和光谱位置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荧光光谱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荧光光谱探测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可变狭缝及所述第三光电倍增管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二可变狭缝的宽度和位置可改变,实现对进入所述第三光电倍增管中荧光的带宽和光谱位置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荧光光谱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狭缝及第二可变狭缝由可变光阑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86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药物以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