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舷外发动机的换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8769.4 | 申请日: | 2013-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7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式豹;张恩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星海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61/02;F16H61/04;B63H20/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换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舷外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挡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主推进装置中,从发动机到螺旋桨之间除了传动轴系之外,还会配备其他各种传动设备,例如换挡系统。船舶发动机的正常方向转动,叫正车;船舶发动机的反方向转动,叫倒车。换挡系统实现螺旋桨在正车和倒车之间切换。
现有技术的换挡系统一般包括正车、倒车齿轮组以及两端布置对称的螺旋桨,如中国专利CN202848009U中揭示。但是这样的换挡系统结构复杂,零件繁多,安装也极其不便,且传动零件增多后,传动效率也会降低。另外还有一个业界难以解决的问题,即换挡操作不平稳,用户感觉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舷外发动机的换挡系统,换挡平滑,换挡力要求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舷外发动机的换挡系统,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驱动主轴和驱动齿轮,所述的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主轴的底端;所述驱动齿轮始终与一正车齿轮和一倒车齿轮啮合;
一离合器设置在所述正车齿轮和倒车齿轮之间,可相对所述正车齿轮和倒车齿轮轴向移动,并可选择地与所述正车齿轮或倒车齿轮固接;
所述离合器套接并固定于一离合器连杆上,所述离合器连杆的一端与一凸轮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至一螺旋桨轴中,所述离合器连杆与螺旋桨轴仅周向固定而轴向可相对移动,所述螺旋桨轴上固定有螺旋桨;
一换挡杆与所述驱动主轴平行设置,所述换挡杆的顶端设置有换挡驱动机构,所述换挡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一换挡凸轮;所述换挡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换挡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换挡凸轮转动;
所述凸轮滑块中设有一个内凸轮面,所述换挡凸轮的凸轮面与所述内凸轮面抵接,当所述换挡凸轮转动时,所述换挡凸轮的凸轮面驱动所述凸轮滑块轴向移动,并带动离合器连杆及离合器的轴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换挡杆由上换挡杆和下换挡杆通过联轴节连接而成,所述换挡凸轮设置在下换挡杆远离联轴节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正车齿轮和倒车齿轮均为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换挡驱动机构包括换挡支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换挡支架上的换挡滑块,由所述换挡滑块的轴向移动驱动旋转的换挡连杆,所述换挡连杆上连接所述上换挡杆。
优选的,所述换挡支架上设有空挡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换挡凸轮的凸轮面的轮廓线的曲线方程在极坐标下为 。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1.能直接在空挡位置产生信号,确保了空挡启动;2. 换挡凸轮的凸轮面的特殊设计,使得换挡更平滑,换挡力要求更小;3.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传动效率提高。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并沿图2中A-A局部剖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螺旋桨轴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换挡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换挡滑块;2. 空挡传感器;3. 换挡支架;4.换挡连杆;5. 上换挡杆;6. 驱动主轴;7. 下换挡杆;8. 驱动齿轮;9. 换挡凸轮;10. 凸轮滑块;11. 离合器连杆;12. 正车齿轮;13. 离合器;14.倒车齿轮;15. 螺旋桨;16. 螺旋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舷外发动机的换挡系统,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驱动主轴6和驱动齿轮8,所述的驱动齿轮8设置于所述驱动主轴6的底端;所述驱动齿轮8始终与一正车齿轮12和一倒车齿轮14啮合,所述即驱动齿轮8始终带动正车齿轮12和倒车齿轮14转动。
一离合器13设置在所述正车齿轮12和倒车齿轮14之间,可相对所述正车齿轮12和倒车齿轮14轴向移动,并可选择地与所述正车齿轮12或倒车齿轮14固接。所述正车齿轮12和倒车齿轮14均为锥齿轮。即当所述离合器13与正车齿轮12固接时,所述正车齿轮12的转动能带动所述离合器13的转动,反之亦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星海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水星海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87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垢、防蜡、防腐及耐磨的特种油井管
- 下一篇:采挖机用的刮板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