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向刺针冷锻工序的在机自动分选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5643.6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6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余忠华;徐志伟;鲍军其;陈仁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C5/04 | 分类号: | B07C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刺针 锻工 自动 分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检测与分选的下料装置,尤其是对刺针冷锻加工的尺寸进行自动检测与分选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刺针主要应用于无纺布、合成革、太空棉、空气过滤布和造纸毛毯垫等无纺针刺产品方面,由于刺针的工作段的直径不足1mm,国内的刺针生产厂家很难保证其精度,特别是产品批次尺寸的一致性,这往往导致了无纺针刺产品表面质量的均匀性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刺针质量的瓶颈问题。目前刺针冷锻后工作段的直径检测主要依靠于人工检测,这必然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而且精度也得不到保障。刺针冷锻后的分选类别主要是合格与不合格两类,这不利于刺针产品尺寸的一致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对刺针工作段直径进行自动检测与详细分选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人工对刺针冷锻加工后进行工作段直径检测和分选所带来的效率、精度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向刺针冷锻工序的在机自动分选下料装置,该装置能够高效、准确地对刺针刺工作段进行直径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向刺针冷锻工序的在机自动分选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接料箱、滑块、料斗、电动推杆、CCD相机、机器视觉光源、V型块、电磁铁和传感器,该装置位于旋锻机头和刺针剪断机构中间,料斗位于待剪断刺针正下方;底座上有燕尾槽,燕尾槽在宽度方向上以料斗为中心;燕尾槽内设有一个凸台,凸台位于料斗正下方,其上表面低于滑块底面;燕尾槽内还有四个竖直下料孔,分别与底座下的四个接料箱相连;燕尾槽上设有滑块;滑块中间有一竖直圆孔;圆孔正上方设有两个相对竖直设置的V型块,其中一个固定在滑块上,另一个与电磁铁相连;电磁铁固定在滑块上;滑块上还设有一个传感器;滑块一端连接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传感器,两个传感器位于滑块同一侧;底座上还设有相对竖直设置的CCD相机和机器视觉光源,CCD相机和机器视觉光源分别布置在滑块两侧;待检测刺针工作段与CCD相机主光轴交点处为检测区;CCD相机通过电缆连接计算机,计算机与PLC通讯。
所述的料斗内设有一定向阻挡块,该定向阻挡块位于料斗入口偏向旋锻机头一侧。
所述的四个接料箱并行摆放,依次分别对应大、中、小尺寸段的合格区以及不合格区。
所述的接料箱内设有理料斜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测量过程不会造成刺针表面损伤。
2、在冷锻工序对刺针工作段的直径进行更快速、准确的在机测量,杜绝了人工检测时容易出现误差的现象,提高了检测精度、检测效率和质量控制的可靠性。
3、该装置根据检测结果自动判别刺针是否合格并进行分选下料,并将合格的刺针按其公差区间进一步细分成大、中、小三种尺寸段的产品,避免了刺针先收集,再检测,最后分选的传统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了刺针产品尺寸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及其上表面相关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大尺寸段接料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