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谐波减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9281.6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3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锋;邢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优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44 | 分类号: | F16H3/4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波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谐波减速机。
背景技术
减速机是一种动力传动机构,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电机马达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减速机的种类繁多,类型各异,不同种类有不同的用途,其中谐波减速机是一种利用行星齿轮传动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减速机,但现有的谐波减速机,不能满足日益发展对减速的要求,该谐波减速机只能正对特定的装置进行单一的减速,如需改变原先的速度就需要更换减速机,费时费力,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谐波减速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谐波减速机,特点是:包括箱体、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箱体中,第一输入轴与第二输入轴在同一轴线上,第二输入轴通过谐波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一输入轴相连,第一输入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箱体中传动轴上的惰轮相啮合,惰轮与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上述的谐波减速机,所述谐波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谐波发生器、刚轮和柔轮,谐波发生器安装在第二输入轴上,柔轮套装在谐波发生器,柔轮的外齿与刚轮的内齿相啮合,刚轮与第一齿轮相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之间安装谐波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对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进行交换驱动,通过惰轮啮合的输出轴在有不同速度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的驱动下,可以达到两种不同的速度来满足要求,同时还能更换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来对减速的比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谐波减速机,箱体1、第一输入轴6、第二输入轴10和输出轴2,第一输入轴6、第二输入轴10和输出轴2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箱体1中,第一输入轴6与第二输入轴10在同一轴线上,第二输入轴10通过谐波齿轮传动机构与第一输入轴6相连,第一输入轴6上安装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与箱体中传动轴上的惰轮4相啮合,惰轮4与输出轴2上的第二齿轮3相啮合。
其中,谐波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谐波发生器7、刚轮8和柔轮9,谐波发生器7安装在第二输入轴10上,柔轮9套装在谐波发生器7,柔轮9的外齿与刚轮8的内齿相啮合,刚轮8与第一齿轮5相连。
箱体1内有一个输出轴2,两个输入轴(即第一输入轴6和第二输入轴10),第一输入轴6和第二输入轴10分别加刹车电机,通过谐波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对两个刹车电机进行交换驱动,当与第一输入轴6连接的刹车电机驱动时,与第二输入轴10连接的刹车电机保持固定,反之与第二输入轴10连接的刹车电机驱动时,与第一输入轴6连接的刹车电机保持固定,但第一输入轴6和第二输入轴10的两端驱动得到的减速比不同,而且差值很大。
假设,第二齿轮(z1)=80,第一齿轮(z2)=81,刚轮(zG)=162,柔轮(zR)=160;
当第一输入轴6作为输入时:
=80
当第二输入轴10作为输入时:
=1
当第二齿轮(z1)和第一齿轮(z2)设计的齿数改变时也可得到其它减速比。
通过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之间安装谐波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对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进行交换驱动,通过惰轮啮合的输出轴在有不同速度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的驱动下,可以达到两种不同的速度来满足要求,同时还能更换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来对减速的比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优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优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92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钮式茶水分离泡茶罐结构
- 下一篇:高速弹射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