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车刹车线的手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7331.5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茅鸿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茅鸿勇 |
主分类号: | B62B9/08 | 分类号: | B62B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车 刹车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车的刹车装置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推车刹车线的手控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98209064.1名称为《拖推车的刹车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拖推车的刹车装置,主要是在一车架两侧各轴设有一侧轮体,且侧轮体一侧各装设有一刹车器,而在车架后端固设有一推动把手,该推动把手下方利用二定位座活动枢设有一刹车杆,且在刹车杆与刹车器之间连结有刹车线,借此,当向上掣动刹车杆时,可使侧轮体达到刹车目的,以达到使用的安全性,然而,该装置需要向上用力才能进行刹车,并且需要较大的力,这种设计的结构如使用于婴儿车上,会使用不方便,因该推车刹车装置需要人工来控制,才能达到推车的停止或减缓的效果,当该婴儿推车处于斜坡路面的状态下,且在大人不注意而没有护着的推车的情况下,即推车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就会自动向斜坡下方滑行,从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轻者坐在婴儿手推上的婴儿皮肉受伤,重者还会危及到婴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怎样来实现推车在斜坡路面上能自动刹车已成为家长十分关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巧妙、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的用于推车刹车线的手控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推车刹车线的手控机构,包括安装于推车推杆上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推车推杆上部为“匚”字形的推杆内,所述推杆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能上下移动地设置于下杆上,所述控制器包括有拉动件、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拉动件为相互间隔地定位于下杆上,所述拉动件的下端能绕定点转动地与下杆相连接,所述支撑件定位于拉件动一侧的下杆上,所述刹车线位置于推车推杆的内腔中,该刹车线的一端与刹车件相连接,而所述刹车线的另一端经过支撑件的上表面与拉动件相连接,所述拉动件与刹车线的连接处为远离拉动件的定点位置。
作为改进,所述拉动件可选择通过定轴销与上杆活动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拉动件上还可设置有凹腔,所述刹车线能左右移动地嵌置于凹腔中,且所述刹车线的端部通过轴销与拉动件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件可优选为定滑轮,所述定滑轮通过转动轴与下杆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上径向还设置有能使刹车线嵌入的环形凹槽。
作为改进,所述下杆的左右两头分别设置有上下长而左右狭的腰形孔,所述上杆为套置于下杆上,且所述上杆的两头分别设置有能使上杆与下杆上下移动的横向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分别串置于对应的腰形孔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杆的内壁上轴向设置有两块加强块,所述两块加强块之间形成能将刹车线置于其中的凹腔。
作为改进,所述推车推杆还包括两根中空的L形的插杆,所述插杆以对称地插置于横向推杆的左右两边的内腔中,且该两根插杆上端位于横向推杆的左右两边的内腔中,而插杆的下端与推车车体上的对应部相连接,所述刹车线的一端经过一插杆的穿孔与车体上的刹车件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刹车线的外周包裹有保护刹车线的线套。
作为改进,所述拉动件通过转轴销与下杆活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控制器安装于推车推杆上部的横向推杆内,在所述横向推杆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能上下移动地设置于下杆上,所述控制器包括有拉动件、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拉动件为间隔设置地定位于下杆上,所述拉动件的下端能绕定点转动地与下杆相连接,所述支撑件定位于拉件一动侧的下杆上,所述刹车线位置于推车推杆的内腔中,所述拉动件与刹车线的连接处为远离拉动件的定点位置。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由于刹车处于“常刹”状态,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原地静止,即使在斜坡上也不会自动滚下,增加使用的安全性,避免使用者因为疏忽造成安全事故;需要推行时只需要轻压按上杆,刹车线在拉动件的作用下即能拉起刹车件,就能使推车向前移动,因本装置拉起刹车件是由从上向下按压,这样能方便利用手臂上的重力,使重力加外力的合力来拉动刹车件,既省力又方便,启动快;需要刹车时,只要松开手,就能刹车,从而提高了推车的安全性;且本控制器设计结构合理,外形与普通推车无异,外壁整洁,外观也更漂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去掉上杆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罩上上杆后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为图2罩上上杆后沿B-B线的剖面图;
图5为图2罩上上杆后沿C-C线的剖面图;
图6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茅鸿勇,未经茅鸿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7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