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扭矩传感单元和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6743.3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扭矩 传感 单元 电子 控制 连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连接线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扭矩传感单元和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线束。
背景技术
汽车电子扭矩传感部件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都包含主要的扭杆、输入轴、输出轴、扭矩传感器、转向轴、电子控制单元ECU,一般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使用到扭矩传感单元时,传感器上所配置的线束都为较大尺寸的连接头,而且扭矩传感器信号与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连接方式为线对线的连接方式,从而增大了占用的整个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空间的连接的复杂程度,从而增大了扭矩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和衰减程度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扭矩传感单元和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线束,实现了扭矩传感单元对电子控制单元的良好简洁连接,提高了信号传输能力、安装方便、降低了成本,从而满足各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扭矩传感单元和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扭矩传感单元信号输出线、线束端连接器和电子控制单元端连接器,所述的扭矩传感单元信号输出线与扭矩传感单元连接,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端连接器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的线束端连接器包括第一塑料外壳以及设在第一塑料外壳上的金属连接端子,该金属连接端子与扭矩传感单元信号输出线冲压连接。
所述的金属连接端子由一个或多个端子构成。
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端连接器包括第二塑料外壳以及设在第二塑料外壳上的金属插针,该金属插针一端与金属连接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的金属插针由一个或多个插针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简化扭矩传感单元与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复杂程度,降低产品成本;
2、剪短扭矩传感单元与电子控制单元的线束长度,提高扭矩信号抗干扰和抗衰减能力;
3、通过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扭矩传感单元连接与电子和控制单元,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塑料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控制单元端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汽车扭矩传感单元和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线束,包括依次连接的扭矩传感单元信号输出线7、线束端连接器8和电子控制单元端连接器9,所述的扭矩传感单元信号输出线7与扭矩传感单元6连接,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端连接器9与电子控制单元1连接。
所述的线束端连接器8包括第一塑料外壳3以及设在第一塑料外壳3上的金属连接端子2,该金属连接端子2与扭矩传感单元信号输出线7冲压连接。所述的金属连接端子2由一个或多个端子构成。
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端连接器9包括第二塑料外壳4以及设在第二塑料外壳4上的金属插针5,该金属插针5一端与金属连接端子2连接,另一端与电子控制单元1连接。所述的金属插针5由一个或多个插针构成。
本实用新型更改解决了扭矩传感单元与电子控制单元原有的线对线的连接方式,即扭矩传感单元先与本实用新型连接,本实用新型再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扭矩传感单元输出线能直接与电子控制电源连接的同时,还解决了由于原有连接方式给扭矩传感器信号带来的干扰和信号衰减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原有连接方式造成的成本过高问题。由于使用本实用新型后,扭矩传感单元与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更方便。信号传输连接线更短,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生产工艺要求更低,从而提高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整体性能及降低生产成本。
当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涉及使用扭矩传感单元时,先将扭矩传感单元输出线原有连接器剪除,然后将扭矩传感单元输出线裸露一端剥头处理,此输出线由一根或多根组成;将剥头完成的输出线分别冲压上金属连接端子,然后将冲压好金属连接端子的输出线分别按所需的排序要求插入线束端连接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6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