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从路面取电的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2972.6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1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晓军 |
主分类号: | B60L5/00 | 分类号: | B60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从路面取电的电动车。
技术背景
目前电动车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大众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但电动车所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和回收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同时电动车的充电也需要随车配置充电器,在家中、车棚等场所使用220V交流电源对其进行充电,不但操作烦琐而且比较耗时,因此专利号200510044223.9中所述技术方案,是一种在间隔设置正负导电板的供电路面上行驶的两轮电动车,使用这种供电路面的电动车需要对其进行较大的变动,而且需要使用一种导电的轮胎,不仅每辆电动车的成本增加,而且制造复杂,不利于该技术方案的推广,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实用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路面取电的电动车,可以克服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它能让采用这种从路面取电技术的电动车制造成本更低、变动更少,并在技术推广中实施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从路面取电的电动车,它包括电动车的前后车轮、前后挡泥板、控制器和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沿前后挡泥板的背面设有一个弧形导轨座,它们设置在前后固定支架上,弧形导轨座内设有弧形导轨,在弧形导轨的端部设有绝缘联接件,其上铰接有一个弹性的取电装置,在每个弧形导轨座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个驱动设置,它驱动弧形导轨伸缩,并使其端部的取电装置与地面弹性接触,前后取电装置上分别设有导线联接轮毂电机的控制器。
所述每个弧形导轨座端部的驱动设置为一个蜗轮蜗杆减速电机,其输出端设有一个齿轮,在弧形导轨表面设有齿条,齿轮驱动弧形导轨上的齿条使其沿弧形导轨座内的滑槽移动。
所述取电装置上设有取电支架,其上设有一个导电滚轮,一个取电刷与其弹性联接,取电刷上设有导线联接控制器,导电滚轮通过取电支架铰接在绝缘联接件上,取电支架上设有弹簧联接绝缘联接件。
所述取电装置为一个取电头,每个取电头上设有导线联接控制器,取电头铰接在绝缘联接件上,取电头上设有弹簧联接绝缘联接件。
所述弧形导轨座上设有弧形导轨的定位传感器,其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串接在驱动装置的控制回路中,在电动车上设有点动按钮、供电继电器A和B,当车辆进入供电路面时,点动按钮使供电继电器A接通车载电源向驱动装置供电,取电装置接触供电路面后,供电继电器A自动断电,当车辆驶出供电路面后,供电继电器B自动接通车载电源使驱动装置反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每个挡泥板的背面分别设有一个弧形导轨座,前后车轮的挡泥板分别与弧形导轨座联接,并且弧形导轨座固定在前后车轮的固定支架上,在弧形导轨的表面设有齿条,它与蜗轮蜗杆减速电机输出齿轮相啮合,蜗轮蜗杆减速电机具有自锁功能,并且通过齿条将弧形导轨定位,在弧形导轨的一端设有绝缘联接件,绝缘联接件的一端铰接取电支架的一端,取电支架上设有转轴联接导电滚轮,取电支架的侧面上设有取电刷架,上设有一个取电刷与导电滚轮的侧面弹性接触,在取电支架的一端设有弹簧通过联接杆与绝缘联接件联接,与地面接触的导电滚轮在弹簧作用下绕绝缘联接件上的铰轴旋转,在行驶中实现与供电路面的可靠接触。
与蜗轮蜗杆减速电机中的蜗轮同轴设有一个直齿轮,在弧形导轨中线一侧的表面设有齿条,直齿轮与齿条啮合,弧形导轨座内设有与弧形导轨截面相同的滑槽,在弧形导轨座的侧面上设有二个弧形导轨的定位传感器,一个是收缩定位传感器,一个是伸展定位传感器,在弧形导轨的侧面上设有磁铁,其位置与上述二个定位传感器的收缩与伸展位置相对应。
在绝缘联接件上铰接的取电支架上设置有用转轴联接的导电滚轮,导电滚轮通过一个取电刷实现可靠电联接,取电刷上设有导线联接控制器,也可以在绝缘联接件上铰接弹性的取电头,取电头在弹簧作用下与供电路面可靠接触,在取电头上设有导线联接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晓军,未经梁晓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2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