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1963.3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战鹰;武传斌;于江林;苏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废气 再循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汽车排放法规对汽车的排放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图1和图2所示的传统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将排气管中的部分废气通过管路连接,经过冷却器6及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阀5,重新进入发动机2的气缸内参与燃烧。上述废气再循环系统通过EGR阀5控制废气流量,冷却器6对废气进行冷却。
传统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布置形式分为:冷端布置(图2)和热端布置(图1),两者都存在EGR阀体失效的问题。冷端布置,即排气管中尾气先流经冷却器6进行冷却后,再流入EGR阀5,由于废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极易造成阀体卡滞,导致阀体开启异常;热端布置,即排气管中尾气先流经EGR阀5,再进入冷却器6,由于废气不仅含有大量颗粒物且温度较高,容易造成阀体高温失效,导致阀体开启异常。且废气中颗粒物沉积在发动机进气管壁,还会增大进气阻力,影响发动机性能。
因此,希望有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可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过滤器,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对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部分发动机废气进行过滤;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位于所述过滤器与发动机进气管之间,对经过滤器过滤的发动机废气进行冷却;以及节气门,位于所述过滤器与发动机进气管之间,控制流经所述过滤器的废气流量。
上述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的部件布置合理,降低发动机废气中的颗粒物对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工作时的可靠性,保障发动机的良好燃烧品质及排放性能。
优选地,所述节气门为电子节气门。
优选地,所述电子节气门与发动机控制模块电连接。发动机控制模块可根据发动机所需气体流量的不同对电子节气门进行调节,实现对废气流量的精确控制。
优选地,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位于过滤器与节气门之间,所述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进一步包括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第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连通,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第二端与节气门连通。
优选地,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第二端进一步与中冷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气体混合装置通过装置内部叶轮搅动气流。
优选地,所述节气门位于过滤器与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之间,所述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进一步包括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第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连通,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第二端与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第二端进一步与中冷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气体混合装置通过装置内部叶轮搅动气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热端布置的部件连接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中冷端布置的部件连接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的部件连接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的部件连接框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1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