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2837.X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润一;北本宽;山田卓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2K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骑乘 车辆 电池 收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结构的机动二轮车,即,在该机动二轮车中,通过从前方由前盖覆盖头管,并从后方由内盖覆盖头管,从而对头管的周围进行覆盖,在设在这些前盖与内盖之间的空间内设置电池箱,在此电池箱中收纳电池。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2167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上述那样的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结构中,电池可装拆地被收纳在电池箱中,当维修时等,作业者能适宜地装拆电池。
在这种电池收纳结构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希望实施容易识别电池收纳方向的对策。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池与电池箱的匹配性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该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具备电池箱41和电池40;该电池箱41具有底壁部和侧壁部,向上方开口,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收纳空间;该电池40以能装拆的方式被收纳在上述电池箱41中,为长方体状;上述电池40从上述电池箱41的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42被收纳在上述电池箱41中;在设在上述电池40的上面的角落部的凹部43L、43R配设电池连接部44L、44R;电池端子46L、46R与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连接,该电池端子46L、46R在一端具 有与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的连接部,并且另一端与配线47L、47R连接;上述电池端子46L、46R以覆盖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而且向上述电池40的外方延伸的方式与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池40被收纳在了上述电池箱41中的收纳状态下,上述电池箱41的上述开口部42的、与形成被设置了上述凹部43L、43R的上述电池40的角落部的上述电池40上的2个面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的高度,被设定在比上述凹部43L、43R低的位置;在上述电池箱41的上述开口部42的、当处于上述收纳状态时与形成被设置了上述凹部43L、43R的上述电池40的角落部的上述电池40上的2个面不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凸部64。
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凸部64,在上述收纳状态下,向上方突出到比配设在了上述凹部43L、43R的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高的位置。
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或2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电池箱41具备电池箱主体50,和从外侧围着此电池箱主体50并将此电池箱主体50支承在车身侧的电池箱支承构件51;上述电池40被收纳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内侧;上述凸部64被设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上的上述开口部42或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上的上述开口部。
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电池箱主体50在其底壁部及侧壁部的至少任一方具备减重孔部,从而使上述电池40从上述电池箱主体50向外侧露出。
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4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减重孔部中,包括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后方侧的两个角落部形成减重孔的拐角减重孔部60、61。
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至5中任一项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电池箱主体50,在其侧壁 部具备与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卡定的突起部63。
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至6中任一项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具备大致水平地延伸地围着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侧壁部的第一加强部54,和与此第一加强部54交叉地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加强部52A、52B、53A、53B,由这些第一加强部54及第二加强部52A、52B、53A、53B形成侧壁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上述开口部42被设定在比上述第一加强部54高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28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丝层绕装置
- 下一篇:棒材散料编组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