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转向系统中的管路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7865.0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2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林;王定华;于建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227 | 分类号: | F16L3/227;B62D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转向 系统 中的 管路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的固定支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力转向系统中的管路固定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车的动力转向系统中钢管和软管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进行固定,若缺少固定,则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使管路抖动,可能造成管路损坏,所以需要对动力转向管路进行固定。具体的,参见图1,是现有技术中动力转向系统。如图1所示,动力转向钢管1通过L型支架3与钢管夹4固定在车架侧面,动力转向软管通过扎带5与钢管固定在一起。这样的动力转向管路固定方式其缺点在于:(1)软管与钢管用扎带固定在一起,影响美观;(2)扎带固定不可靠,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磨损、老化等原因使扎带容易断裂;(3)由于扎带在钢管上的滑动,以及软管相对钢管的转动,导致软管在长期磨损后破裂。(4)通过螺栓、垫片、螺母和管夹进行固定,该处操作空间小,螺母不容易装配。
鉴于此,急需设计一种新的管路固定装置,以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系统中的管路固定支架,其具有使动力转向管路的固定更加牢固,避免与其它零部件的干涉和动力转向软管的磨损,提高安全性以及使管路的装配更加容易的作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系统中的管路固定支架,用于固定两个管道,分别为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该管路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下端设置有可用螺栓安装在车架的侧面安装孔,支架本体的上端一体设置有两个平面的凸台,两凸台向相反方向延伸,且在凸台中间设置有可用于穿过螺栓的安装孔;该管路固定支架还包括能用螺栓连接到凸台安装孔并固定第一管道的第一管夹;能用螺栓连接到另一个凸台安装孔并固定第二管道的第二管夹。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夹为一中空的圆筒形,在第一管夹圆筒形外侧表面上设置可通过第一管道的半圆形或弧形套夹。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夹为中空圆筒形,在其圆周外侧一体连接有设置安装孔的突起。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凸台上安装孔的下端设置凸焊螺母。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管道为钢管,第二管道为软管。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管道为钢管,第二管道为钢管。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体的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使动力转向管路的固定更加牢固,避免与其它零部件的干涉和动力转向软管的磨损,提高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使动转管路的布置更为美观;
(3)本实用新型使管路的装配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动力转向管路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转向系统中的管路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本体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本体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参见图2以及图3,是本实用新型动力转向系统中的管路固定支架及支架本体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该管路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5,支架本体5下端设置有安装孔,可用螺栓安装在车架的侧面,另在支架本体5的上端一体设置有两个平面的凸台51,两凸台51向相反方向设置,且在凸台上设置有安装孔;该管路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一管夹3以及第二管夹4,其中第一管夹3为一中空的圆筒形,在第一管夹3圆筒形外侧表面上设置半圆形或弧形的套夹31,该套夹31可通过第一管道1;该第二管夹4为中空圆筒形,在圆周外侧一体连接有设置安装孔的突起。此为支架本体5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下面将详细说明其操作过程:首先组装该管路固定支架,即用螺栓穿过第一管夹3与支架本体5的一个凸台51连接,再用螺栓将第二管夹4与支架本体5的另一个凸台51连接;然后将组装好的管路固定支架通过支架本体5上的下端的安装孔安装在车架侧面;最后将第一管道1穿过第一管夹3的套夹31中,将第二管道2穿过第二管夹的中空套筒里,这样即实现了将两个管道连接的目的。通过此种方式的连接不仅使管道之间的连接更加坚固,而且避免了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磨损。
参见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本体的第二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该种实施例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在支架本体5的凸台51上安装孔的下端设置凸焊螺母52,因该凸焊螺母52是固定在支架本体5上,因此在装配时更简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7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实用的双平面排水管
- 下一篇:电加热防结冰电动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