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控刹车缓降逃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4987.7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9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良;黄俊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明良;黄俊翰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A62B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刹车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控刹车缓降逃生器,特别是指一种设置于例如窗户或阳台等逃生出口,让使用者可控制下降速度地从高处逃生的自控刹车缓降逃生器。
背景技术
建筑物发生火灾为常见的天灾或人为意外,因此除了具备防灾知识外,在窗户或阳台等逃生出口已广泛设有例如缓降器等逃生设备。
缓降器的结构大致包括:一支架,立于逃生出口旁的地面上;一悬臂,前端固设于支架,后端悬置于逃生出口之外;一安全带,用于支撑使用者;及一动力装置,利用绳索连结固定结构,以便将使用者送至地面。
但是惯用的缓降器没有控制下降速度的结构,因此在发生例如火势快要烧到支架处等状况时,使用者没办法加速下降,常造成严重的伤亡。
另外,由于结构设计的问题,惯用的缓降器每次只能供一人使用,需等第一个人缓降到安全位置并脱去安全带以后,第二个人才能接续使用,造成后续的人需等待很长的时间,不但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而且可能发生来不及逃生的情况,显然惯用的缓降器仍有改进空间。
设计人鉴于此,苦思细索,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究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研发出本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使用者可控制下降速度地从高处逃生的自控刹车缓降逃生器。
本实用新型达到上述目的的自控刹车缓降逃生器的结构包括:一悬臂,其前端固设于逃生出口周缘,后端悬置于所述逃生出口之外;一链条,悬挂于所述悬臂后端,底端延伸至预定逃生位置;一框架,概呈方形中空状,套设于所述链条之外;一枢轴,横向插置于所述框架的两侧上,并位于所述链条后方;一齿轮盘,枢设于所述枢轴上,并位于所述框架内,且可滚动地卡设于所述链条上;一安全带,连设于所述框架上,用于支撑使用者;及一刹车结构,设于所述框架上,可供使用者控制齿轮盘滚动的速度,通过上述元件的组合,可达到让使用者可控制下降速度地从高处逃生的目的。
较佳者,所述框架前侧设有一可沿着所述链条滚动的滚轮,借以沿着所述链条上、下移动。
较佳者,所述齿轮盘配合一滚珠轴承枢设于所述枢轴上,借以沿着所述链条滚动。
较佳者,所述框架后侧设有一扣环,所述安全带设于所述扣环上,借以方便设置所述安全带并避免安全带干涉所述齿轮盘。
较佳者,所述刹车结构为惯用的自行车采用的刹车结构,可供使用者控制齿轮盘滚动的速度,进而控制下降的速度。
较佳者,所述框架由一前杆、两侧杆及一后杆所组成;枢轴为中空体;所述刹车结构包括:两摆动杆,其后端分别可摆动地设于框架上,且前端分别悬置于枢轴两侧;两杆体,分别可横向滑动地插置于两侧杆上,相对应的外端分别固定于摆动杆上,且相对应的内端分别穿过两侧杆而悬置于齿轮盘两侧;两座体,分别设于两杆体内端;两刹车片,分别设于两座体而位于齿轮盘两侧;一线体,其一端固定于一摆动杆上,另一端穿过枢轴的中心和另一摆动杆,由另一摆动杆伸出并延伸形成线体外部;一套管,包覆于线体外部之外,顶端设于摆动杆上;一环状体,设于套管末端,其内侧面具有两相对应的滑槽,且其滑槽的一侧具有若干凹槽;一控制杆,其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卡合于环状体的滑槽内,且可卡扣于环状体的凹槽内,所述线体外部末端连设于所述控制杆上;所述刹车结构可供使用者控制齿轮盘滚动的速度,进而控制下降的速度。
较佳者,所述框架为组合式框架,使用者可各自配戴一组框架,并依序将框架组合于链条上,因此可同时供多人使用。
较佳者,所述框架包括:一前架体,概呈U形,包覆于链条前侧,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以及一后架体,概呈U形,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其第三端可摆动地枢设于第一端,且第四端可分离地连接第二端,使所述框架可方便地组装于所述链条上。
通过上述元件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让使用者可控制下降速度地从高处逃生的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结构的环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7是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结构的连续动作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揭示框架为组合式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揭示框架的第一端枢设于第三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揭示框架的第二端可分离地连接第四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明良;黄俊翰,未经黄明良;黄俊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4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小型客车改装房车
- 下一篇:一种轻质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