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旧电池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6865.3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崔钰琅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钰琅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电池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务型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旧电池机器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消费国,每年消费的电池总数达到140亿只,因此产生大量的废旧电池。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重金属元素,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汞,这些重金属均对土壤和水源污染极大,同时通过食物链可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
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回收,人们把电池用完后就随手丢弃,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回收废旧电池的废旧电池机器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旧电池机器人,废旧电池机器人包括壳体、升降装置、抓取废旧电池并将电池放进回收箱的机械手臂、头部、多个传感器、电源以及控制器,所述回收箱、电源、控制器以及升降装置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头部和机械手臂均固定在升降装置上,所述多个传感器均设置在头部上,所述电源与多个传感器、机械手臂、升降装置以及控制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机械手臂、升降装置和多个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废旧电池机器人还包括带动废旧电池机器人移动的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固定在壳体的底端,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电源和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滑轮、万向轮以及驱动两个滑轮转动的两个电机,所述两个电机分别固定在壳体内底部,且两个电机的转轴分别与两个滑轮固定,所述万向轮固定在壳体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齿条、齿轮、滑槽以及驱动齿轮转动的马达,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齿条滑动固定在滑槽内,所述齿轮与所述马达的转轴固定,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与马达转动连接,所述马达与所述控制器和电源电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机械手臂和头部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废旧电池机器人还包括壳体盖,所述壳体盖罩设于头部的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废旧电池机器人还包括语音播放装置,所述语音播放装置固定在头部内,且所述语音播放装置与所述电源和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废旧电池机器人能通过机械手臂抓取人们手中的废旧电池,并放入回收箱内,实现了废旧电池的回收,同时对也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废旧电池机器人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废旧电池机器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废旧电池机器人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升降装置3、抓取废旧电池并将电池放进回收箱的机械手臂5、行走装置4、头部8、壳体盖81、多个检测废旧电池位置的传感器7、语音播放装置6、电源以及控制器2。
回收箱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电源和控制器2均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升降装置3固定在壳体1内,且位于电源和控制器2的上方。所述头部8和机械手臂5均固定在升降装置3上,所述多个传感器7设置在头部8上的不同的三个方向,所述多个传感器7不仅用于检测路人位置,还检测路人手中的电池的位置;所述语音播放装置6固定在头部8内部,壳体盖81设置在头部8顶上,可以防止雨水或其它物品进入壳体1内。所述行走装置4固定在壳体1的底端,所述电源分别与传感器7、机械手臂5、升降装置3、行走装置4、语音播放装置6以及控制器2电连接,同时所述控制器2与所述机械手臂5、升降装置3、行走装置4、语音播放装置6和传感器7电连接。
所述行走装置4包括两滑轮、万向轮以及驱动两滑轮转动的两电机,所述两电机分别固定在壳体1内底部,且两电机的转轴分别与两滑轮固定,所述万向轮固定在壳体1的底端。所述行走装置4用于带动整个废旧电池机器人移动。
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齿条、齿轮、滑槽以及驱动齿轮转动的马达,所述滑槽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齿条滑动固定在滑槽内,所述齿轮与所述马达的转轴固定,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与马达转动连接,所述马达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和电源电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机械手臂5和头部8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钰琅,未经崔钰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6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