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缸联合式内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0862.1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乔培;苟清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培 |
主分类号: | F02B73/00 | 分类号: | F02B7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肥市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往复式内燃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缸联合式内燃机。
背景技术
活塞往复式内燃机是现代汽车工业的核心,其工作方式主要分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由单个气缸独立完成,通过做功冲程的惯性或通过并联多个内燃机完成发动机的连续工作。而在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成为阻碍发动机工作最主要的冲程,热能损失成为发动机能量浪费的最主要过程。在做功后,发动机温度升高,压缩难度增加,同时由于传力杆固定,无法改变压缩冲程时的力矩和压缩空气体积比,从而在汽车低速行驶时造成能量的浪费。在高速行驶时,由于需要考虑到发动机的散热,汽车发动机不能密闭,从而增加了空气阻力,导致发动机燃油经济性降低,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缸联合式内燃机,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及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缸联合式内燃机,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内燃机和一个第二内燃机,第一内燃机的功率大于第二内燃机的功率,连接室将第一内燃机和第二内燃机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内燃机上设置进气口、第一气室和第一活塞,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第一气室,第一活塞在转轴和第一连杆的带动下,在第一气缸中作来回往复吸气与压缩运动;所述第二内燃机设置有第二气室、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内设置第二活塞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带动第二活塞做来回往复做功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气室与第二气缸之间设置有通气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在第二内燃机与连接室连接处设置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在第二气缸外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上设置有若干喷水口,隔热层内设置有环形活塞,环形活塞随第二活塞一起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气缸内径大于第二气缸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气缸上设置有气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连接杆,第一连杆上设置连接环,连接环套在连接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内燃机和第二内燃机的做功压缩比为14.7: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缸联合式内燃机,将内燃机的吸气、压缩过程与做功、排气过程分开,充分提高了内燃机的工作效率。在做功气缸上还设置有隔热层,并利用能量守恒原则提供辅助做功装置,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的工作效率和燃油经济性,实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缸联合式内燃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C-C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缸联合式内燃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C-C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所述多缸联合式内燃机,包括:第一内燃机100和第二内燃机200,连接室109将第一内燃机100和第二内燃机200连接在一起。第一内燃机100主要负责吸气和压缩功能(可以称之为“压缩机”),第二内燃机200主要负责做功和排气功能(可以称之为“做功机”)。第一内燃机100和第二内燃机200一起完成一个完整的冲程。
第一内燃机100上设置进气口101,空气通过进气口101沿A向进入第一气室102。第一活塞103在转轴105和第一连杆106的带动下,在第一气缸104中作来回往复运动。当第一活塞103向下运动时,空气通过进气口101进入第一气室102。当第一活塞103从下止点向上运动时,空气被压缩沿A向向连接室109流动。
在第二内燃机200与连接室109连接处设置控制阀201。当压缩空气压力足够大时,控制阀201自动打开,并进入第二气室202。第二内燃机200设置有第二气缸204,第二气缸204与第二气室202之间设置有通气槽203。在第二气室202上设置火花塞212。当第二气室202内空气足够多需要点火时,打开通气槽203,由火花塞212点火,这样第二气缸204开始做功。做功完成后,废气沿B向通过气门213排出。
为了实现第二气缸204正常做功,在第二气缸204内设置第二活塞205,并由第二连杆206带动第二活塞205做来回往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培,未经乔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08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自由度水下作业机械臂
- 下一篇:一体化微流体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