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档滑行警示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2254.2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T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档 滑行 警示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档滑行警示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已经越来越普遍,但人们在驾驶汽车时常存在“空档滑行可以省油”的误区,采用空档滑行,置安全于不顾,往往造成悲剧。
所谓空档滑行,是指在机动车驾驶中,驾驶员把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使发动机与驱动轮的离合器分离开,利用车辆惯性行驶的操作方法。空档滑行主要是在下坡路面或者减速滑行的情况,但若此时挂空档,传动系中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体处于脱离状态,会导致:汽车行驶速度和发动机转速不协调,不利于变速器的润滑以及制动系统制动压力的产生;同时缺少了传动系内部的牵拉阻力,内部制动效果消失。当紧急制动时,极易出现制动侧滑、跑偏,甚至倾覆危险。当情况失控时,会造成事故,极大地威胁着驾驶安全。若高速行驶,空档滑行时的危险性更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下陡坡时不准“熄火或者空档滑行”;且驾照路考时所列出的扣分项目中也规定空档滑行3s以上“考试不合格”。
传统的对空档滑行的监测只是针对高速行驶中或下坡时的空档滑行,但下陡坡、长坡以及水平道路时的空档滑行也需要防范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档滑行警示装置及汽车,实现同时对下陡坡、长坡,高速以及水平道路的空档滑行的监控和警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档滑行警示装置,应用于汽车,包括:
用于判断汽车当前行驶的坡度状态的坡度判断模块;
用于判断汽车当前运行档位的档位判断模块;
用于当所述坡度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当前行驶的坡长为超过第一预设数值或坡度超过第二预设数值时,且所述档位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当前运行空档状态时,发出警示信号的第一警示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警示模块为车载网络娱乐主机单元或仪表单元。
其中,还包括:在所述坡度判断模块指示为坡长不超过第一预设数值和坡度不超过第二预设数值的状态下,
用于判断当前汽车运行速度的速度判断模块;
用于在所述速度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当前汽车运行速度超过第三预设数值时,且所述档位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当前运行空档状态时,发出警示信号的第二警示模块。
其中,还包括:在所述速度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指示为当前汽车运行速度不超过第三预设数值,且所述档位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当前运行空档的状态下,
用于判断空档滑行时间的时间判断模块;
用于在所述时间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空档滑行时间超过第四预设数值时,发出警示信号的第三警示模块。
其中,所述坡度判断模块,所述档位判断模块,所述速度判断模块和所述时间判断模块的信号来源均是车载网络。
其中,所述空档滑行警示装置还包括:
用于在所述第一警示模块或第二警示模块或第三警示模块发出警示信号后,所述档位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仍然为当前运行空档状态,通过启动车载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汽车制动的制动模块。
其中,所述警示信号包括声信号或光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载网络,所述汽车还包括上述的空档滑行警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档滑行警示装置,通过监测组件实现监测汽车在不 同情况下是否空档滑行并发生警示,在下陡坡、长坡,高速以及水平道路完成对空档滑行的监测,确保行车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档滑行警示装置,制动模块会在第一警示模块或第二警示模块或第三警示模块发出警示信号后,档位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仍然为当前运行空档状态,通过启动车载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汽车制动,在警示没有作用的情况下自动制动,双重保障了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档滑行警示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档滑行警示装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档滑行警示装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档滑行警示装置;
图5为车载网络信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2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