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限位支架发动机悬置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8884.7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7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浩;李海雄;石裕辉;孙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刘牧 |
地址: | 44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限位 支架 发动机 悬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限位支架发动机悬置总成,具体适用于增强缓冲能力、提高机械强度。
背景技术
发动机悬置作为动力总成重要的支承元件及隔振元件,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车行驶中振动过大会影响动力系统的性能,从而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发动机悬置装置承担着保护发动机及周边附件的任务,具有吸振、减振、隔振、降噪的功能,故优化发动机悬置装置能够提高汽车动力系统的稳定性与整车乘坐舒适性。橡胶垫作为发动机悬置软垫的主要缓冲部件,具有抗压能力强、抗拉伸能力弱容易撕裂的特性,橡胶垫的反复拉伸降低了悬置装置的使用寿命,对行车安全造成了隐患。发动机悬置总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和发动机上,更换维修十分的麻烦,需要拆下整个动力系统才能进行维修、更换。因此,延长悬置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损坏率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372201B,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5月23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变速箱悬置软垫,包括上、下夹板以及二者之间夹置的橡胶体,上夹板设置在车身支架内的板体上,上夹板与车身支架的构件处于相互避让的状态,上夹板向上设置支架,支架的上端面与变速箱的安装面吻合,下夹板与车身支架的下底板贴合,下底板的板面与车身的安装面吻合。虽然该发明能对变速箱起到缓冲减震和限位的作用,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1、该发明的适用范围较小,仅适用于乘用车而不能适用于商用车等重型车辆,该发明的限位装置刚性接触点较多,悬置软垫的结构较单薄,刚性碰撞力因得不到缓冲而直接向车架和发动机扩散,影响了发动机的性能、降低了汽车的稳定舒适性,且其抗冲击性能和耐疲劳性能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无法满足汽车使用寿命的要求;
2、该发明将第一螺栓固定于板体上,动力总成下落时其姿态调整困难,支架与软垫总成孔位对准困难,且易刮碰损坏第一螺栓的螺纹,影响紧固性能,降低了软垫总成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械强度差、不能适用于商用车的问题,提供一种机械强度好、能够适用于商用车的分体式限位支架发动机悬置总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分体式限位支架发动机悬置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悬置软垫总成和悬置托架,所述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骨架、硫化橡胶和下骨架,所述上骨架通过硫化橡胶与下骨架硫化为一体;
所述发动机悬置总成还包括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限位架和固定座,所述限位架的底部与上骨架的顶部限位配合,所述固定座的背部与车身骨架固定连接。
所述上骨架的两侧均设置有下翻边,下骨架的底板两侧均设置有上翻边,所述两上翻边之间设置有两下翻边;
所述硫化橡胶包括平行设置的橡胶主簧和防撞块,所述防撞块设置于橡胶主簧的两侧,防撞块的底部通过与其90度连接的防撞垫与橡胶主簧的侧部固定连接,防撞块与橡胶主簧之间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设置于防撞垫的上方,缓冲槽内的下翻边与防撞块的内侧限位配合,防撞块的外侧与其相邻的上翻边的内侧硫化为一体,所述防撞垫和橡胶主簧的底面均与底板的顶面硫化为一体。
所述橡胶主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内侧与上骨架的顶面硫化为一体,缓冲块的外侧与限位架限位配合。
所述悬置总成还包括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竖板与支架横板,所述支架竖板背部与发动机外壳固定连接,支架竖板中部通过加强筋与支架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横板通过上骨架螺栓与上骨架固定连接,所述上骨架顶部设置有两个螺纹孔,两螺纹孔之间设置有定位销,定位销与支架横板底部的内凹锥孔插入配合,所述上骨架螺栓穿经悬置支架固定孔与螺纹孔螺纹配合。
所述悬置托架包括托板、侧板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中部与托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托板的两侧均通过侧板与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中部设置有两个软垫总成固定孔,下骨架底部的下骨架螺栓穿过软垫总成固定孔后与托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悬置托架、上骨架、悬置支架和限位支架均为铸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88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