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输送管道带压堵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5859.1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9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福;刘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F16L55/17 | 分类号: | F16L5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输送 管道 堵漏 装置 | ||
1.一种油气输送管道带压堵漏装置,主要包括旋转手轮、传动轴、上卡瓦、下卡瓦、锁紧块、解锁块、施压本体和堵漏贴片,作业中,下卡瓦的链条绕过管道后,上卡瓦和下卡瓦通过锁紧块快速锁紧,快速旋转手柄旋紧传动轴,依靠施压本体所传递的压力,堵漏贴片逐步压紧管道泄漏处,最后采用圆周焊接的方式将堵漏贴片焊补到管道上,其特征在于:
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采用变截面的阶梯回转体结构,螺旋转轴外环面加工有梯形螺纹作为传动螺纹,凸台的上下两端均加工有卸载槽,轴头的外环面上设计有卡槽,与止动垫圈的卡片配合;
一上卡瓦:所述上卡瓦的本体采用拱形结构,左端为三个等间距布置的销轴套,右端为两个对称布置的解锁轴套,解锁轴套内部加工有变截面圆形孔道,外部靠近内侧的端部加工有锲形坡口;
一下卡瓦:所述下卡瓦主体采用多排滚子链条结构,左卡板上端为两个等间距分布的销轴套,并与上卡瓦的销轴套交错排列;左卡板下端为五个等间距分布的链条销轴套,并与多排滚子链条的链板交错排列;右卡板上端设计有锁紧轴套,与上卡瓦的解锁轴套交错排列;
一锁紧块:所述锁紧块的销体端部加工有与解锁轴套相对应的锲形坡口,定位轴端面与台肩端面连接形成轴肩,定位贯穿其外的弹簧;锁紧块端盖的正中央为圆形孔道,与贯穿其中的锁紧销销体精密配合,形成移动副;
一解锁块:所述解锁块的解锁销中间销体表面进行精加工,与上卡瓦解锁轴套的孔眼精密配合,形成移动副;解锁销中间销体和外侧销体结合处形成轴肩以及端盖和解锁销联接处的轴肩共同定位贯穿解锁销的弹簧;
一施压本体:所述施压本体的本体端盖正中央为圆形孔道,与贯穿其中的传动轴凸台间隙配合;支撑体的主体呈∩形爪状,∩形体的两端为三个等间距布置的支撑轴套,支撑体的内侧和外侧钻有圆孔,配置紧固体和蝶形螺母;轴套外径小于推力滚子轴承下圈的内径,而轴套内径等于传动轴轴身外径,并与轴身采用间隙配合;支撑轴与支撑轴套孔眼采用间隙配合而与压爪的孔眼采用过盈配合;压爪主体采用┏┓形构造,其两端加工有T形凹槽,顶部为两个等间距分布的贯通方孔,与支撑体的支撑轴套交错排列;缓冲垫片工形上端嵌入压爪的T形凹槽,而下端为倒拱形结构,与堵漏贴片之间为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输送管道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轴颈外环面进行精加工,与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轴颈的上下两端以及轴头的上端均加工有退刀槽,推承面台肩和轴颈间的退刀槽外径小于轴颈的外径,轴身和轴头间的退刀槽外径小于轴头外螺纹的公称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输送管道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瓦的解锁轴套内侧孔道精加工,与锁紧块的锁紧销配合;中间孔道的内侧端精加工,与解锁块的解锁销配合;外侧孔道加工有内螺纹,与解锁块端盖的外螺纹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输送管道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块的锁紧销台肩外环面进行精加工,与右卡板锁紧轴套的孔眼精密配合,形成移动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输送管道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块端盖大端的外环面加工有外螺纹,小端的外径等于解锁轴套中间孔道直径;端盖正中央为圆形孔道,与贯穿其中的解锁销精密配合,形成移动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输送管道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本体的支撑体正中央加工有变截面的圆孔,最上端的孔道表面进行精加工,依次与本体端盖和内圈单挡边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配合;中间孔道的上环面直径大于推力滚子轴承上圈的外径,而其下环面直径等于推力滚子轴承下圈的外径,表面进行精加工,并与推力滚子轴承下圈精密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输送管道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本体的轴端挡圈的上环体内径等于传动轴轴颈的外径,中间环体和下环体的内径等于传动轴轴身的外径,并与轴身采用间隙配合,中间环体的外径等于推力滚子轴承上圈的外径,而下环体的外径等于推力滚子轴承上圈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输送管道带压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漏贴片的内环面直径等于管道外径,其四周加工有环形沟槽,放置O形密封圈;堵漏贴片外环面喷漆处理,其内侧和外侧加工有对称分布的⊥形凹槽,与紧固体下端轴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58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蚕丝纤维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组份拼板胶用乳液及其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