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车及其臂架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6902.6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2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林;田翠云;高荣芝;秦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21/04;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雪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工程机械领域中混凝土机械的泵车臂架液压系统,尤其是泵车臂架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泵送设备中,泵车臂架液压系统主要是用来控制臂架的回转及臂架每一节臂节的展收动作等。由于需要控制回转用液压马达和多个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所以泵车臂架液压系统一般采用多路换向阀形成换向控制回路。目前在混凝土泵送设备中,泵车臂架液压系统常见的型式可以参见图1、图2a和图2b。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负载敏感变量泵2a的泵车臂架液压系统简图。多路换向阀3带有第一溢流油路11(其上设有第一溢流阀3a)和内部负载反馈油路10b,负载敏感变量泵2a能够经由吸油过滤器1从油箱内吸油,进而通过外部主进油油路8a向多路换向阀3的内部主进油油路8b供油,外部主回油油路9a一端连接于多路换向阀3的内部主回油油路9b,另一端连接于油箱,外部主回油油路9a上设有液压油冷却器4和回油过滤器5。内部主进油油路8b和内部主回油油路8b连接于多路换向阀3中的各联换向阀阀片(图1中示例性地显示换向阀阀片3b,3c),各联换向阀阀片3b,3c分别液压连接到对应的各个液压执行元件(例如回转驱动用的液压马达6和用于驱动臂架的臂节伸展伸缩的液压缸7),从而通过多路换向阀3形成各个液压执行元件的换向控制回路。在图1中,多路换向阀3的内部带有内部负载反馈油路10b,其主要是通过梭阀比较出各个液压执行元件的换向控制回路上的最大工作负载压力,该内部负载反馈油路10b经由外部负载反馈油路10a连接到负载敏感变量泵的负载反馈油口,从而能够将泵车臂架液压系统中的最大工作负载压力反馈到负载敏感变量泵2a,使得负载敏感变量泵2a根据泵车臂架液压系统中的最大负载压力改变排量。有关多路换向阀、负载敏感变量泵以及相应的负载反馈油路属于公知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图2a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定量泵的泵车臂架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该泵车臂架液压系统的主体液压结构与图1类似,因此对于相似的部分不再重复描述。与图1不同的是,该图2a所示的泵车臂架液压系统采用定量泵2b(其不具有变量机构),因此多路换向阀3自带的内部负载反馈油路10b无需液压连接到定量泵2b,替代地,该泵车臂架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3中除了上述的设有第一溢流阀3a(主要作为安全阀)的第一溢流油路11,还具有设有第二溢流阀3d的第二溢流油路12,多路换向阀3的内部负载反馈油路10b液压连接于该第二溢流阀3d的弹簧腔,这样内部主进油油路10b上的进油压力与内部负载反馈油路10b上反馈的最大负载压力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即内部主进油油路10b上的进油压力一般与最大负载压力相适应,如果高于最大负载压力加第二溢流阀3d的复位弹簧压力,则第二溢流阀3d实现溢流,从而使得内部主进油油路10b上的进油压力与最大负载压力动态适应,该第二溢流阀3d在采用定量泵的液压系统中实际上兼具油压调节和流量调节的功能,因此行业内也称其为“三通流量控制阀”。当然,在内部主进油油路上的油压达到第一溢流阀3a设定的溢流压力时,为了防止损害液压泵等液压元件,第一溢流阀3a开启溢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6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