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缓冲阀、回转缓冲控制装置及起重机回转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6008.7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6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刘中兴;崔向坡;李亚朋;朱加升;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B66C13/18;B66C23/8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缓冲 控制 装置 起重机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缓冲阀、回转缓冲控制装置及起重机回转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回转机构是起重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物品转运等功能,要求较高的安全性、平稳性。为保证回转过程的平稳性,现有回转阀往往设计缓冲油路,用于回转过程缓冲、保护等。
图1示出的是现有技术中回转缓冲阀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回转缓冲阀包括单向阀3’、溢流阀4’、双向平衡阀5’和梭阀6’,其中:两个单向阀3’并联在回转马达2’的两端,同时,两个溢流阀4’也并联在回转马达2’的两端,用于回转过程发生液压冲击时回转马达2’的高压腔溢流,低压腔补油。双向平衡阀5’用于回转动作开关控制。
压力油从回转马达2’的A3口进油,对应的是高压腔;B3口回油,对应的是低压腔。
回转起动时,回转机构存在巨大的惯性力矩,导致回转马达2’A3口侧的高压腔产生巨大的压力冲击。当高压腔的压力达到溢流阀4’的设定值时,溢流阀4’开启通流,直至压力降至溢流阀4’的设定值以下;同时回转马达2’B3口侧的低压腔通过单向阀3’补油。此时,溢流阀4’消减了回转起动过程中的压力冲击、同时起到了过载保护的作用,从而回转动作可以平稳起动。
回转稳态时,由于重物摆动、回转机构本身的转动惯性,回转系统会出现瞬间载荷过大,动作不稳的现象。缓冲作用原理与启动工况相同。
回转停止时,由于上车转动惯性,回转马达2’A3口侧的高压腔转变为低压腔;B3口侧的低压腔转变为高压腔。缓冲作用原理与启动工况、 稳态工况相同。
但是,溢流阀4’的设定值为系统额定工作压力乘以一定安全系数,使用时调节为设计值不再更改。故此类回转缓冲阀仅在最大负载情况下才能起到缓冲作用,存在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回转缓冲阀、回转缓冲控制装置及起重机回转液压系统,其能够增强回转机构的负载自适应能力,提高回转机构的平稳性、高效性以及操作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缓冲阀,包括具有进油口、回油口、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的阀体;所述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分别用于与回转马达的两侧油口连通;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比例阀和梭阀,其中:所述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分别与所述比例阀的两个进油口连通;所述比例阀的旁路接所述梭阀;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比例阀的控制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回转换向阀;所述回转换向阀具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一油口与第三油口导通,第二油口与第四油口导通;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一油口与第四油口导通,第二油口与第三油口导通;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分别与所述阀体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连通;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分别与所述阀体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在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第四油口导通的油路上设置有阻尼。
进一步地,在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第三油口导通的油路上设置有阻尼。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阀体上的所述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连通;所述回转换向阀具有第 五油口和第六油口;所述回转换向阀在第三工作位置,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五油口与第六油口导通;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五油口与所述阀体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六油口同时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以及所述阀体的回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换向阀的第六油口与所述阀体回油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双联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回转缓冲控制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回转缓冲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回转液压系统,包括制动油缸和回转马达;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回转缓冲控制装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6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