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引线片式混合集成电路陶瓷管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5798.9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6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宋诚;余建;纪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华诚常半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053 | 分类号: | H01L23/053;H01L23/48;H01L25/065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姜佩娟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混合 集成电路 陶瓷 管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集成电路外壳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引线片式混合集成电路陶瓷管壳。
背景技术
HTL0803M/C是应用于空间卫星系列空间环境探测器专用混合集成电路,在使用的过程中,混合集成电路主要是集成在陶瓷基板上,然后把陶瓷基板放进陶瓷管壳内,这种设计方式导致其体积大,重量重,且混合集成电路陶瓷外壳的总高度远远大于2mm,无法满足该产品特定的厚度要求(≤2mm)。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引线片式混合集成电路陶瓷管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引线片式混合集成电路陶瓷管壳,包括陶瓷管壳,所述陶瓷管壳底座上表面上设有金属导带层,所述陶瓷管壳底座内设有过线导带,所述陶瓷管壳底座底部设有外引出脚,所述金属导带层上分别设有贴片元件和集成电路芯片,所述集成电路芯片的键合采用硅铝丝内引线键合,所述金属导带层与外引出脚通过过线导带连接,所述陶瓷管壳开口部设有金属封接环,所述陶瓷管壳上盖有金属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贴片元件与金属导带层之间设有锡焊膏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与金属导带层之间设有银浆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金属盖板至陶瓷管壳底板下表面的距离为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直接在管壳底部上集成片式混合集成电路,取代了原始的陶瓷基板,体积小,重量轻且能满足混合集成电路陶瓷外壳总高度≤2mm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陶瓷管壳,2. 金属导带层,3. 过线导带,4. 外引出脚,5. 贴片元件,6. 锡焊膏层,7. 集成电路芯片,8. 银浆层,9. 硅铝丝内引线,10. 金属封接环,11. 金属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无引线片式混合集成电路陶瓷管壳,包括陶瓷管壳1,陶瓷管壳1底座上表面上设有金属导带层2,陶瓷管壳1底座内设有过线导带3,陶瓷管壳1底座底部设有外引出脚4,金属导带层2上分别设有贴片元件5和集成电路芯片7,集成电路芯片7的键合采用硅铝丝内引线9键合,金属导带层2与外引出脚4通过过线导带3连接,陶瓷管壳1开口部设有金属封接环10,陶瓷管壳1上盖有金属盖板11。较佳地,贴片元件5与金属导带层2之间设有锡焊膏层6,集成电路芯片7与金属导带层2之间设有银浆层8,金属盖板11至陶瓷管壳1底板下表面的距离为2mm。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贴片元件5可以为贴片电阻、贴片电容、贴片电感以及分立元件等,贴片元件5通过锡焊膏回流焊接在陶瓷管壳1底座上表面上设有的金属导带层2上,集成电路芯片7通过银浆烧结在陶瓷管壳1底座上表面上设有的金属导带层2上,直接在管壳底部上集成片式混合集成电路,取代了原始的陶瓷基板,体积小,重量轻且能满足混合集成电路陶瓷外壳总高度≤2mm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华诚常半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华诚常半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5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端子防腐蚀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极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