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6628.2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0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矫坤远;马秀中;马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同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C02F9/02;C02F1/40;C02F1/44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309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废液 循环 分离 装置 | ||
1. 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包括烟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3)一端连接有烟气入口(31),所述烟道(3)另一端连接有换热器(4),所述热交换器(4)上分别设有新风入口(43)和第一废气入口(44),所述热交换器(4)的侧壁上设有换能热风出口(45),所述热交换器(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废气管(7),所述换能热风出口(45)与具有循环换能热风功能的换能热风进气管(6)相通,所述第二废气管(7)连接有除尘装置(8);
所述除尘装置(8)包括沉降喷淋室(82),所述沉降喷淋室(82)的顶部连接有烟道(81),所述沉降喷淋室(82)室内顶部设置有第一喷淋架(821),所述烟道(81)连接有分烟道(811),所述分烟道(811)上设置有第二废气入口(812),所述沉降喷淋室(82)一端连接有除尘室(83),所述沉降喷淋室(82)另一端连接有除尘器(86),所述除尘室(83)室内顶部设置有第二喷淋架(831),所述除尘室(83)中部设置有布风袋(832),所述布风袋(832)上设置有布风孔(8321);
布风孔(8321)在所述布风袋(832)上不均匀设置;布风孔(832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帽罩(8322);所述帽罩(8322)内的布风孔为5-8个;所述布风孔(8321)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
所述除尘室(83)烟气出口依次连接有第一风机(84)和烟囱(85),除尘器(86)连接有隔油室(87),所述隔油室(87)内设置有隔油板(871),所述隔油板(871)出口连接有第二风机(88)进口,所述第二风机(88)连接至烟囱(85);所述除尘器(86)底部设置有第一尘渣出口(862),所述第一尘渣出口(862)连接至第一容置槽(863);所述隔油室(87)底部设置有第二尘渣出口(872),所述第二尘渣出口(872)连接至第二容置槽(873);所述第一容置槽(863)和所述第二容置槽(873)的出口连接有微滤器(89);所述微滤器(89)连接有超滤器(810);
所述热交换器(4)包括冷却管(41)和套装在所述冷却管(41)上的折流板(42),所述冷却管(41)和折流板(42)为镀锌冷却钢管和镀锌折流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热风进气管(6)与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使用热能的合金锅(2)相通,所述合金锅(2)同时连接有煤气发生炉(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4)的长度为1.5米或3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1)的管壁厚度为0.3-0.8mm。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42)为弓形或盘环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86)底部设置有尘渣出口(862),所述尘渣出口(862)连接至容置槽(86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渣出口(862)和所述容置槽(863)为矩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86)内设置有过滤袋(861)。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废液热循环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85)内设置有第三喷淋架(8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同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同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66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