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地式汽车防撞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8718.6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8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关则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则硕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K28/14;B60T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何淑珍 |
地址: | 52982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撞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制地式汽车防撞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现有的车辆刹车制动系统是采用电子程序技术或定位仪作有思想准备的制动,即从制动动作开始到车辆完全刹止需要一定的制动距离,而交通事故往往是发生在驾驶者遇突发状况无法及时采取制动动作或已采取制动动作但制动距离过短无法将车辆刹止的时候,现有刹车制动系统显然无法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在制造汽车的时候只能在车辆上安装防装梁等缓冲机构来降低撞击时车身的损毁程度,通过安装保护气囊等安全设备保护驾驶者的人身安全,但对高速运动的而发生撞击的车辆而言,上述安全措施显然还不够,车辆的安全性能还有提升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汽车防撞性能不足的难题,旨在提供一种防撞性能好,能将汽车撞击时惯性能量转化为制动能量从而将车完全刹止避免车辆撞毁,有效保护驾驶者人身安全的一种制地式汽车防撞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地式汽车防撞器,包括有与汽车车头连接固定的支架框体组、安装在支架框体组上的转轴、条形连接臂、压地框体组、撞击杆、弓型连接杆和电极线圈卡座,其中,
所述支架框体组固定连接在车头正前面,在其上横向设置有轴承套筒;
所述转轴的长度大于车头的宽度,穿设在轴承套筒中,转轴的两端延伸出轴承套筒外,转轴的的端部与条形连接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条形连接臂向车头后方倾斜设置,其另一端位于转轴上方与弓型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压地框体组包括有与转轴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杆和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收合于车底的压地框体;
所述撞击杆悬空设置在车头正前方位置,与转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撞击杆的端部与弓形连接臂的一端固定连接,弓形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条形连接臂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电极线圈卡座包括有与汽车发动机正极电连通的正电极线圈卡座和与发动机负电极电连通的负电极线圈卡座,其中正电极线圈卡座安装在弓型连接杆与条形连接臂连接的位置上,负电极线圈卡座安装在支架框体组上与正电极线圈卡座位置对应且磁力吸附接触。
上述支架框体组包括有与车头前面固定的竖向框体和与车底固定的水平向框体,竖向框体和水平向框体一体成型,轴承套筒横向设置在竖向框体上。
上述水平框体的末端设置有与汽车前轴活动连接的连接套。
上述撞击杆设置在车头正前方距离转轴20厘米位置。
上述转轴的数量为两根,包括上下平行设置上转轴和下转轴,压地框体组的连接杆与上转轴的端部连接。
上述压地框体上安装有脚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汽车正常使用状态时,正、负电极线圈卡座相互接触正常通电产生磁场相互吸引,维持撞击杆、弓型连接杆和压地框体组等的位置,汽车在正面撞击的瞬间,撞击杆首先与对方汽车接触,通过弓型连接杆推动条形连接臂向车头后方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这时正、负电极线圈卡座脱离,发动机断电熄火,汽车只受惯性影响维持前进状态,此时与转轴端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杆向车头前方转动带动压地框体从车底旋转出来与地面接触将汽车车头向上撑起,在上述过程中,汽车碰撞时产生的撞击力及维持汽车前进的惯性力等大部分水平方向力转化成转轴的转动力,最终转化成压地框体对地面施加的竖向作用力,大大降低了汽车正面碰撞时产生的水平向撞击力,避免了车辆严重损毁,在车速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甚至能完全避免车辆受损,保护驾驶员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侧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车头的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制地式汽车防撞器,包括有用钢质材料做成的与汽车车头连接固定的支架框体组1、安装在支架框体组上的转轴3、条形连接臂4、压地框体组5、撞击杆6、弓型连接杆7和电极线圈卡座8,其中,
所述支架框体组1固定连接在车头正前面,在其上横向设置有轴承套筒2;
所述转轴3的长度大于车头的宽度,穿设在轴承套筒2中,转轴3的两端延伸出轴承套筒2外,转轴3的的端部与条形连接臂4的一端固定连接,条形连接臂4向车头后方倾斜设置,其另一端位于转轴3上方与弓型连接杆7一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则硕,未经关则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8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