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门控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1993.1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3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8 | 分类号: | H03K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门控 发射极 耦合 逻辑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特别是一种改进的串联门控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该电路允许在正负电源电压之间连接更多的控制闭合电路。
背景技术:
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一般操作在两个平行电流路径之间的电流切换。在每一个并行的路径中连接一个开关晶体管,并且这些开关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在一起。图1所示为一个基本的电流模式逻辑(CML)开关10。开关连接在正电源电压VCC和负电源电压VEE之间。电流源CS提供恒定的电流IS。在正常结构中,VBB是一个参考电压并被加到晶体管Q2的基极,而输入电压VIN则加到晶体管Q1的基极。VBB被设置在输入电压VIN的高低状态之间的中间点。因此,当VIN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1导通,负载电阻R1上的电压降引起的输出VC1降低。相反的,当VIN为低电平时,晶体管Q2导通,输出电压VC1升高。
输出电压VC2与VC1相反。即当VIN为高电平时,输出VC2升高,当VIN为低电平时,输出VC2降低。
最小电压在VIN的高低状态之间变化,并且在完全切换晶体管Q1和Q2之间的电流时是必不可少的,该电流约为250毫伏,大约是VBB的中间值。另外,晶体管Q1和Q2可以以较小的电压摆幅(例如,150毫伏)实现差分驱动。通常情况下,输入信号的摆幅比较大(单端输入约600~750mV而差分输入约300-350毫伏),用于提供噪声抑制能力,并在电流模式逻辑开关连接到一个给 定的逻辑网络时,允许输出电压水平发生变化。在图1中,VC1的范围从VCC(通常接地)到晶体管Q1被关闭,约-0.35V(即IS×R1=0.35V),IS为Q1导通时的电流。
图2所示为常规的缓冲发射极耦合逻辑(ECL)的电路20。为了避免晶体管的饱和,调节大的电压波动,以及增加互连的驱动能力,添加了射极跟随器Q3、Q4。射极跟随器Q3和Q4的集电极连接到一个单独的正电源电压VCCA,以确保开关过程中负载电流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导致VCC减小,但限制VCCA焊线和封装引线的自感。封装外部,VCC和VCCA引线通常连接到一个共同的VCC分布。因此,射极跟随器Q3和Q4的发射极的电压大约比输出电压VC1和VC2低一个二极管压降(φ)。由于R1=R2,IS×R1=IS×R2,所以发射极电压约等于750mV。假设,毫伏,输出电压V′C1和V′C2将在高状态-φ和低状态-之间变化。
图1和图2所示为一个单一级别的控制闭合电路,由晶体管对Q1和Q2的导通状态来控制。可以用一系列的控制闭合电路来实现与和与非逻辑功能。图3所示为一个与/与非逻辑门30,它包括一个由晶体管Q5和Q6构成的额外的晶体管对。只有输入A和B都为高电平时,负载电阻R1没有电流流过,而负载电阻R2有电流流过。如果仅输入A为低电平,例如,电流流过晶体管Q2和Q5;如果仅输入B为低电平,电流将流过晶体管Q6。因此,输出VC1和VC2都等于AB。
如图3所示,假设VCC接地,输入A将会在-φ(高)和-2φ(低)之间变化,参考电压VBB将定在约-1.5φ。因此,在最差的情况下,晶体管Q1和Q2耦合的发射极大约为-2.5φ。输入端B必须随着φ降低,从而使得变化在-2φ与-3φ之间,参考电压V′BB的被设定为约-2.5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克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1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振耐温点频源
- 下一篇:一种触摸按键脉冲电流控制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