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WM整流器电流滞环控制数字实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4903.2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2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秦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景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797 | 分类号: | H02M7/79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wm 整流器 电流 控制数字 实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WM整流器电流滞环控制数字实现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PWM整流器以其功率双向流动、电网侧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输入电流正弦度好等诸多优点,在交流调速、不间断电源、无功补偿、新能源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PWM整流器常用的控制策略有电流滞环控制、正弦PWM控制、空间矢量PWM控制等。电流滞环控制方法具有控制简单、响应快、跟踪精度高、系统稳定性好等优点,所以在PWM整流器输出电流的控制环节,它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传统的电流滞环控制一般采用模拟电路来实现,但模拟电路较之数字电路具有明显缺陷,如电路的零漂、噪声的干扰、误触发等。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利用常规的定频采样进行滞环控制,控制周期大约是几十到几百微秒,但由于开关时间选择固定,同一指令仅能跟踪一次,造成实际电流毛刺忽大忽小,电流控制精度不高,控制效果不理想;常规数字采样,各运算控制模块不能根据响应要求进行调节,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扰动能力不高;并且,常规控制,DSP的主循环运算和中断运算之间如果配合不好,将严重影响电流控制的实时性和电流滞环跟踪的同步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PWM整流器电流滞环控制数字实现系统,采用TI的Piccolo系列的TMS320F28069 DSP来完成电流滞环控制,充分利用该芯片双核处理器的功能,在主CPU中完成PWM整流器设备的逻辑控制、通讯及三相电流给定的产生,在控制率加速器中完成电流滞环控制策略,产生PWM脉冲去驱动主回路的功率开关管,实现PWM整流器功能。控制律加速器是一个独立、完全可编程的32位浮点数学处理器,它将并行控制环执行功能引入到C28x系列器件。CLA的低中断延迟使得它能即时读取ADC采样。这就极大降低了ADC采样到输出的延时,实现了更快的系统响应和更高频率的控制回路。通过利用CLA来服务对时间要求严格控制回路,主CPU就能自由地处理其它诸如通信、诊断之类的系统任务。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WM整流器电流滞环控制数字实现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PWM整流器电流滞环控制数字实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WM驱动电路2、三相电压型逆变器1、电压和电流信号采集部分3、输出电感4和三相交流电网5,电网电流和直流电压经过电压和电流信号信号采集部分3到TIF28069DSP芯片的A/D电路6进行采样,片内的CLA模块6通过A/D值读取程序模块11直接读取A/D采样的结果,并通过平均值计算程序模块12计算出100微秒的平均值,存储到CLA-to-CPU RAM存储器10中,主CPU模块8能够每100微秒通过CLA-to-CPURAM存储器10来读取这些采样值,结合这些采样值通过电网电压锁相模块15、直流电压控制模块16、开关频率控制模块17和给定电流产生模块18计算出三相电流给定和滞环宽度给定存储到CPU-to-CLA RAM存储器9中,CLA模块6每100微秒通过CPU-to-CLA RAM存储器9来读取三相电流给定和滞环宽度给定,通过电流滞环控制模块14产生PWM输出,PWM输出通过PWM驱动电路2来控制PWM整流器中三相逆变器IGBT的导通,CLA模块6中的开关频率计算模块13通过统计每个开关管的开关次数来计算出每一相的开关频率,并能通过CLA-to-CPU RAM存储器10传递给主CPU模块8,主CPU模块8读取到每相的开关频率参与到开关频率控制模块17中来产生滞环宽度给定。
所述的PWM整流器电流滞环控制数字实现系统的采样环节是通过配置CPU定时器0的周期为5微秒,AD的触发源选择为CPU定时器0,采用降低AD采样窗口的时间来保证16个通道的采样在5微秒内完成,通过电流滞环控制模块来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同时5微秒也实现了a相桥臂上管和a相桥臂下管的死区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景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景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4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