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3057.0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霞;于晓良;王胜光;袁博;丁叁叁;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机组 风道 系统 | ||
1.一种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包括主送风道、第一回风道(3)和第二回风道(4),所述第一回风道(3)和所述第二回风道(4)设置在所述主送风道的两侧,所述主送风道与车厢连通,所述第一回风道(3)和所述第二回风道(4)上设置有与空调机组连通的空调机组回风入口(6),所述主送风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调机组连通的空调机组送风入口(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回风道(3)和所述第二回风道(4)连通的多个回风支管(7),所述回风支管(7)一端与所述第一回风道(3)或所述第二回风道(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车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回风支管(7)连接的回风腔(15),所述回风腔(15)设置在所述车厢的行李架内,所述回风腔(15)一端与所述回风支管(7)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车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风腔(15),所述回风腔(15)设置在所述车厢的侧墙内,所述回风腔(15)一端与所述回风支管(7)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车厢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送风道包括方形的主送风动压腔(1)和设置在所述主送风动压腔(1)两侧的主送风静压腔(2),所述主送风静压腔(2)包括与所述主送风动压腔(1)连通的方管和与所述方管连通的梯形管,所述梯形管的高度较所述方管的高度小,且所述梯形管设置在所述方管的下端,所述主送风静压腔(2)与所述车厢连通,所述主送风动压腔(1)上设置有所述空调机组送风入口(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道(3)和所述第二回风道(4)均位于所述主送风动压腔(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回风道(3)和所述第二回风道(4)的底部外壁与所述梯形管的顶部外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所述主送风道连通的通过台送风道(10),所述通过台送风道(1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司机室连通的司机室顶板送风盒(11),所述司机室顶板送风盒(11)包括与侧窗支送风道(12)连通的上送风口和与所述司机室顶板送风口连通的下送风口,所述侧窗支送风道(12)与用于吹散司机室侧窗雾气的司机室侧窗送风孔(1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通过台送风道(10)垂直布置且连通的通过台送风口(14),所述第一回风道(3)和所述第二回风道(4)与所述车厢的通过台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道(3)和所述第二回风道(4)两端均连接总回风管,所述总回风管的开口处设置有回风栅格(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机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送风入口(5)处设置有导流板(8),且所述导流板(8)为吸音材料制作的导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30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车转向架
- 下一篇:带ABS防护装置的汽车驱动桥轮边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