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降低EMI辐射的背光升压电路和LED背光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5669.3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3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康钛汽车信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兴二道6号武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emi 辐射 背光 升压 电路 led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背光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降低EMI辐射的背光升压电路和LED背光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转载设备一般使用7寸或8寸的TFT显示屏,显示屏的背光驱动电路通常使用DC-DC(直流-直流)升压电路。在DC-DC升压电路中均使用了DC-DC升压芯片,而DC-DC升压芯片工作在开关状态,因此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和较强的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辐射。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DC-DC升压芯片内部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DC-DC升压芯片内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升压芯片内部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1和MOS管Q1。图2中的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五电感L5均为DC-DC升压芯片内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走线的寄生电感。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分别为MOS管Q1和二极管D1的结电容。
DC-DC升压芯片的工作频率一般在100KHZ~2MHZ,因此在DC-DC升压电路中的dV/dt和di/dt变化大。而且从图2的电路可知,PCB走线存在寄生参数,因此很容易在芯片内部的开关器件(如MOS管),以及DC-DC升压芯片的输出端产生较大的冲击电压、冲击电流、杂散噪声、以及振铃,由此产生很强的EMI辐射。
以下结合图2,对DC-DC升压芯片产生EMI辐射的原因作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MOS管Q1在快速导通和截止的过程中会产生尖峰噪声和高频纹波,这将产生很强的辐射。MOS管Q1导通的瞬间,由于MOS管Q1的电压瞬间突变,会出现较大的浪涌电流造成尖峰噪声。当MOS管Q1由导通瞬间截止时,由于MOS管Q1的电流瞬间突变,PCB走线存在寄生电感(如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会产生反向电动势E=L*di/dt,其值与MOS管Q1的漏极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也与寄生电感成正比,这两个信号共同叠加在关断电压上,形成了MOS管Q1的关断尖峰电压,从而形成辐射干扰。
由图2可知,在MOS管Q1的附近存在LC回路,L为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之和,C为MOS管Q1的结电容(即第三电容C3),当MOS管Q1关断(即截止)时,就形成LC回路产生LC振荡,这个振荡电压叠加到MOS管Q1的漏极电压上,并在几十兆到几百兆范围内进行衰减振荡,产生了较强的EMI辐射,这体现在车载设备上就是电磁辐射和显示屏出现较大的纹波干扰。众所周知EMI辐射对人体有害,因此有必要将其影响尽可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EMI辐射的背光升压电路和LED背光驱动电路,能降低背光升压电路的EMI辐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降低EMI辐射的背光升压电路,其包括:DC-DC芯片和用于抑制DC-DC芯片产生的EMI辐射的RC吸收模块,所述RC吸收模块的一端连接DC-DC芯片的输出端,RC吸收模块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能降低EMI辐射的背光升压电路中,所述RC吸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DC-DC芯片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
所述的能降低EMI辐射的背光升压电路中,所述DC-DC芯片包括: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二极管和MOS管;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DC-DC芯片的输入端、还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电感的另一端连接MOS管的漏极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MOS管的栅极连接DC-DC芯片的控制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DC-DC芯片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三电容接地。
所述的能降低EMI辐射的背光升压电路中,所述DC-DC芯片还包括:第一寄生电感、第二寄生电感、第三寄生电感、第四寄生电感、第一结电容和第二结电容;所述第一寄生电感串联在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和二极管的正极之间,第二寄生电感串联在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和MOS管的漏极之间,第三寄生电感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源极,第三寄生电感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寄生电感串联在二极管的负极和DC-DC芯片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结电容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漏极,第一结电容的另一端连接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结电容与所述二极管并联。
所述的能降低EMI辐射的背光升压电路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小于100欧姆。
所述的能降低EMI辐射的背光升压电路中,所述第一电容为PF级电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康钛汽车信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TCL康钛汽车信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5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