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货车通用型固定牵引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1855.8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7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斌;姜强俊;刘凤伟;刘文亮;史春江;胡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1/40 | 分类号: | B61G1/4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货车 通用型 固定 牵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之间的连挂装置,具体地指一种铁路货车通用型固定牵引杆。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尤其是煤炭漏斗车通过车钩实现机车车头与车辆以及车辆与车辆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铁路煤炭漏斗车使用的车钩主要为自动车钩,车辆连挂后,自动车钩连接在一起,并通过钩尾销和钩尾框连接在一起。自动车钩可在提起钩提杆或两车相撞时自动完成车钩开锁或连挂咬合。
随着铁路煤炭漏斗车运行速度、牵引吨位的不断增加,车辆间的纵向作用力即车体和车体之间的作用力不断增大,车辆间连接的车钩、钩尾框裂纹、断裂故障不断增多;由于车钩间存在连挂间隙,再加上车钩与钩尾销、钩尾销与钩尾框等部件之间的间隙,使得整列车的纵向自由间隙达到数米,大大增加了列车纵向作用力,严重影响铁路车辆运输安全。再者由于车钩连挂方式通过撞击完成车钩开锁或连挂咬合,需要与车钩配合使用如:缓冲装置等大量设备,结构复杂,检修工序繁琐,在列车运行前还需要检查车钩三态,需要大量列检时间;并且与车钩配合使用的部件大大增加了车辆自重,增加了故障几率以及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铁路货车连挂方式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减轻车辆自重,减少车辆间隙,缩短编组列检时间的铁路货车通用型固定牵引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铁路货车通用型固定牵引杆,包括杆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杆体呈中空箱形结构,它由中间等截面杆身段、连接在中间等截面杆身段两边的变截面过渡段、以及连接在变截面过渡段外侧的车钩固定端组成,所述中间等截面杆身段的顶部平面上对称设置有可与拔车机构配合的挡肩,所述变截面过渡段的横截面积从中间等截面杆身段至车钩固定端方向逐渐缩小,所述车钩固定端上垂直开设有与固定车钩钩尾销相配合的尾销孔,所述车钩固定端与固定车钩从板相配合的端面呈球面形。
优选地,所述变截面过渡段的两侧面相对于杆体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2~5°,作为优选方案,倾斜角度为3.5°。这样,可以优化变截面过渡段外部流线,减少空气阻力。
优选地,所述变截面过渡段与车钩固定端的结合处呈光滑内凹曲面状。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牵引杆外形参数,减少风阻,避免影响车辆整体运行性能。
优选地,所述中间等截面杆身段和变截面过渡段上垂直开设有减重工艺孔。这样,可在保证牵引杆杆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尽量减少牵引杆自重,以减少车辆本身重量。
优选地,所述杆体为E级低合金铸钢整体铸造成型结构。这样,可以避免车钩分离事故的发生。
优选地,所述杆体的纵向总长度为L=1753mm±3mm;所述中间等截面杆身段的宽度B=203mm±3mm,所述中间等截面杆身段的高度H=164mm±3mm;所述车钩固定端的宽度b=184mm±3mm,所述车钩固定端的高度h=171.5mm±3mm。这样,可以通过优化杆体各部分尺寸参数,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尽量减少了杆体自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牵引杆替代车钩实现车辆之间的连挂,可消除车辆间的纵向间隙,改善纵向动力学性能,减小纵向冲击,保护车辆及货物;两端与固定车钩从板相配合的端面呈球面形,大大优化了曲线通过性能,减小转弯半径,适用于各种直线或曲线运输;中空箱型结构的牵引杆杆体以及杆体上的减重工艺孔,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牵引杆的重量;牵引杆采用E级钢整体铸造,降低了列车分离事故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在列车运营中,不需检查车钩的三态作用,缩短列检时间,提高了列检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铁路货车通用型固定牵引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铁路货车通用型固定牵引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杆体1(其中:中间等截面杆身段1a、变截面过渡段1b、车钩固定端1c);挡肩2;尾销孔3;减重工艺孔4;钩尾框5;尾销6;固定车钩从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1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征评价选择方法
- 下一篇:在IC封装中封装DRAM和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