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厢可卸式三轮垃圾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7284.9 | 申请日: | 2013-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2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楚金甫;魏钦良;杨涛;邹继翠;贺瑞瑞;陈红雨;李金川;翦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26 | 分类号: | B65F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500 河南省许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厢 可卸式 三轮 垃圾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厢可卸式三轮垃圾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用于城乡清运垃圾的环卫汽车,车厢大多都是在低速汽车底盘或二类汽车底盘上改装而成的,不仅车辆较大,而且购置成本也高,难以在比较窄的街道作业,对一些中小城市及城乡结合部的村镇来说购置经费不足,难以大量购置,也不能满足窄小的街道使用,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在三轮汽车底盘基础上改装成一种车厢可卸式垃圾车,该车型具有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机动灵活、操作便捷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纵方便的车厢可卸式三轮垃圾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车厢可卸式三轮垃圾车,包括液压油箱、油泵、多路换向阀、拉臂机构、自卸液压缸、锁紧机构、锁紧液压缸、后支撑液压缸、后支撑机构、管路,其特征在于:三轮汽车车架上固定的油泵通过总进油管路安装在液压油箱和多路换向阀之间,多路换向阀通过总回油管路与液压油箱相连。
多路换向阀上设置有三组相对独立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多路换向阀一组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锁紧机构液压管路与锁紧液压缸相连,锁紧液压缸与固定在副车架上的锁紧机构相连,锁紧液压缸换向手柄用来控制锁紧机构工作;多路换向阀一组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拉臂机构管路与自卸液压缸相连,自卸液压缸一端与副车架相连,自卸液压缸的另一端与与安装在三轮汽车副车架上的拉臂机构相连,拉臂液压缸换向手柄用来控制拉臂机构工作;多路换向阀一组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后支撑机构管路与后支撑液压缸相连,后支撑液压缸的一端与车架相连,后支撑液压缸另一端与安装在三轮汽车车架上的后支撑机构相连,后支撑液压缸换向手柄用来控制后支撑机构工作。
所述的多路换向阀可以采用机械式手柄操作多路换向阀,也可以使用电控有线遥控器操作的多路换向阀或带有无线遥控器的电控多路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液压油箱、2.油泵、3.多路换向阀、4.拉臂机构、5.自卸液压缸、6.锁紧机构、7.锁紧液压缸、8.后支撑液压缸、9.后支撑机构、10.锁紧机构液压管路、11.后支撑液压缸换向手柄、12.锁紧液压缸换向手柄、13.自卸液压缸换向手柄、14.总进油管路、15.后支撑机构管路、16.总回油管路、17.拉臂机构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车厢可卸式三轮垃圾车,包括液压油箱1、油泵2、多路换向阀3、拉臂机构4、自卸液压缸5、锁紧机构6、锁紧液压缸7、后支撑液压缸8、后支撑机构9、管路,其特征在于:三轮汽车车架上固定的油泵2通过总进油管路14安装在液压油箱1和多路换向阀3之间,多路换向阀3通过总回油管路16与液压油箱1相连。
多路换向阀3上设置有三组相对独立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多路换向阀3一组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锁紧机构液压管路10与锁紧液压缸7相连,锁紧液压缸7通过销轴与固定在副车架上的锁紧机构6相连,锁紧液压缸换向手柄12用来控制锁紧机构6工作;多路换向阀3一组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拉臂机构管路17与自卸液压缸5相连,自卸液压缸5一端通过销轴与三轮汽车副车架相连,自卸液压缸5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与安装在三轮汽车副车架上的拉臂机构4相连,自卸液压缸换向手柄 13用来控制拉臂机构4工作;多路换向阀3一组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后支撑机构管路15与后支撑液压缸8相连,后支撑液压缸8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三轮汽车车架相连,后支撑液压缸8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安装在三轮汽车车架上的后支撑机构9相连,后支撑液压缸换向手柄11用来控制后支撑机构9工作。
所述的多路换向阀3可以采用机械式手柄操作的多路换向阀3,也可以使用电控有线遥控器操作的多路换向阀3或带有电控无线遥控器的多路换向阀3。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车厢可卸式三轮垃圾车在装配车厢部分时,操作后支撑液压缸换向手柄11使后支撑机构9放下,锁紧液压缸换向手柄12使锁紧液压缸7拉动锁紧机构6,使其回到最初位置,自卸液压缸换向锁紧液压缸换向手柄12使自卸液压缸5拉动动拉臂机构4,最终带动车厢来完成车厢的上装动作。后支撑机构9的应用避免了整车后翻的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72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