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可靠性的空挡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7999.9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7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辛树清;王桂升;刘磊;杜大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0 | 分类号: | H03K17/9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性 空挡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手动变速器的壳体上,为ECU采集空挡信号和在挡信号的装置,属于传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挡开关是为ECU提供空挡信号和在挡信号的装置,是汽车智能启停、一键启动和怠速提升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整体性能。空挡开关是由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信号采集电路构成的,信号采集电路一般都是由霍尔传感器及其辅助电路构成的,由于霍尔传感器是由变速器内部换挡拨块上的磁铁触发的,因此空挡开关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时,其部分外壳必须插入到变速器壳体内部,变速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很容易传递到空挡开关内,使霍尔传感器的辅助电路受到较大的温度冲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空挡开关的故障率,缩短了开关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汽车的整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空挡开关,以降低空挡开关的故障率,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可靠性的空挡开关,构成中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信号采集电路,所述外壳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其一部分位于变速器壳体外部,另一部分插入变速器壳体内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与外壳位于变速器壳体外部的部分围成外腔,与外壳位于变速器壳体内的部分围成内腔;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霍尔传感器及其辅助电路,所述霍尔传感器固定在内腔,其辅助电路安装在外腔并通过导线与霍尔传感器连接。
上述高可靠性的空挡开关,所述霍尔传感器的辅助电路包括三极管、两个电容和三个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接电源正极,另一端接霍尔传感器的Vcc端并经第一电容接电源负极和霍尔传感器的GND端,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依次经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接电源正极,发射极接电源负极,集电极输出的开关信号接汽车ECU,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的串接点接霍尔传感器的Vout端,第二电容是三极管基极的滤波电容。
上述高可靠性的空挡开关,所述外壳与变速器壳体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
上述高可靠性的空挡开关,所述霍尔传感器与其辅助电路之间的连接导线从隔热板的过线孔穿过,隔热板的过线孔内填充有隔热胶。
上述高可靠性的空挡开关,所述信号采集电路通过外壳上的接插件与汽车线束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霍尔传感器的辅助电路安装在变速器外部并通过隔热板与变速器隔离,有效避免了变速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辅助电路的冲击,保证了空挡开关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信号采集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中各标号为:1、隔热板,2、接插件,3、霍尔传感器的辅助电路,4、外壳,5、变速器壳体,6、O型圈,7、导线,8、内腔,9、外腔,HD、霍尔传感器,Q、三极管,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R1~R3、第一电阻~第三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隔热板1、接插件2、霍尔传感器的辅助电路3、霍尔传感器HD、外壳4、O型圈6,外壳4的一部分从变速器壳体5侧壁上的通孔插入到变速器壳体5内部,该部分与隔热板1围成内腔,霍尔传感器HD固定在内腔内并与变速器内部换挡拨块上的磁铁相对应。外壳4的另一部分位于变速器壳体5的外部,该部分与隔热板1围成外腔,霍尔传感器的辅助电路3的线路板安装在外腔内,霍尔传感器的辅助电路3通过导线7与霍尔传感器HD的输出端相连,信号采集电路的电源端和信号输出端均通过外壳4上的接插件2与汽车线束连接。
参看图2,电源电压通过第一电阻R1加在霍尔传感器HD的Vcc引脚与GND引脚之间,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构成三极管Q的上偏置电路,霍尔传感器HD的Vout引脚输出的电压信号经第二电阻R2耦合至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集电极输出空挡信号和在挡信号。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起抗干扰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7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