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驱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1631.7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0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藤户春彦;石川伦章;吉成博昭;清水秀幸;高木隆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9/32;B60L11/18;B60L15/00;H02P27/06;H02M7/00;H05K7/14;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郭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驱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铁道车辆用的驱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铁道车辆具有驱动车轮、空调装置等的多个电动机以及驱动控制这些电动机的驱动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具有:将从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向电动机输出的换流器或者将直流电流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压并向电动机输出的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控制电力转换装置和电动机的控制装置。进而,驱动控制装置具有例如连接到电力转换装置和电动机之间的接触器或断路器。接触器是对电力转换装置和电动机的连接进行开闭的元件,在驱动控制装置的运转停止时或产生异常时等将连接开放。作为这种元件,例如存在日本专利第429797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97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作为铁道车辆用的电动机,永磁铁同步电动机正在被应用。永磁铁同步电动机与感应电动机相比较,具有高效率的优点。但是,每一台永磁铁同步电动机都需要驱动用逆变器。在铁道车辆的情况下,由于是通过编组中的多台电动机驱动各车轮的构成,因此驱动多台电动机的驱动控制装置所需要的逆变器的数量增加,元件数需要增加,接触器需要增加。因此,驱动控制装置的外形、质量大型化,并且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大。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而完成,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铁道车辆用的驱动控制装置,能够抑制大型化并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实施方式,对设置于车辆的多台电动机进行驱动的车辆用驱动控制装置具备如下的结构。即,具备:
(1)多个电力转换装置,分别与设置于车辆的多台电动机连接,将从直流电源供给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向上述电动机输出;
(2)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电力转换装置;
(3)框体,收纳上述电力转换装置、上述控制装置,该框体具有:
(i)与上述车辆的地板相向的顶壁、
(ii)与地面相向的底壁、以及
(iii)连接上述顶壁和上述底壁的侧壁;以及
(4)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具有:
(i)安装有构成上述电力转换装置的多个半导体元件的冷却器、
(ii)与上述冷却器相向配设并具备与上述半导体元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控制基板、以及
(iii)位于上述第一控制基板的正交方向并具备与上述第一控制基板的第一连接器连接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控制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控制装置装配到车辆的地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逆变器的逆变电路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不同方向表示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将支撑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装置罩的铰链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装置罩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将装置罩拆下的状态的驱动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装置罩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驱动控制装置的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上述动力单元的冷却器及散热片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上述动力单元的俯视图。
图15是从第一控制基板侧观察上述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上述动力单元的第二控制基板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上述动力单元的第一控制基板及第二控制基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上述动力单元的导轨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上述动力单元的第二控制基板及支撑框架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上述动力单元的连接器支撑框架以及输出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1是从里侧观察上述连接器支撑框架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上述动力单元的PN输入端子的立体图。
图23是上述PN输入端子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上述动力单元以及框体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上述框体侧的连接器支撑框架以及输入连接器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1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转换装置
- 下一篇:电源装置、蓄电装置、及蓄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