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前副车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3934.2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3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小宫胜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前副车架结构,详细而言涉及设置有动力总成用装配件的安装部的 前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动力总成用装配件被安装于前副车架的横梁的结构,该动力总成用装配 件用于支撑汽车的动力总成(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2)。
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支撑悬架的联杆(臂)的悬架梁(前副车架的横梁)沿着车宽方向延 伸设置,在该悬架梁的下表面经由金属板制的支架而安装有后缓冲体(动力总成用装配件), 该后缓冲体支撑作为动力总成的发动机。
另外,所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设置有前副车架的车身悬架装置,所述前副车架包括: 呈俯视“U”状的一根管材、连结该“U”状管材的左右侧边部的连结件(横梁)、以及由俯视大 致呈“V”状地相对于上述“U”状管材布置的两根管材形成的传递件,该车身悬架装置中,从 悬架臂输入到前副车架的负荷经由上述传递件而传递至车身侧构件上所设置的安装部,由 此,提高悬架臂的安装刚性,并且提高了其扭转刚性。
而且,所述专利文献2中,支撑发动机的发动机装配支架安装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 “U”状管材后部的上方(上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64637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61879号
然而,在前副车架中,为了提高通常时的臂的支撑刚性(特别是支撑转向时等产生的车 宽方向负荷的刚性),要求提高前副车架自身的刚性。而且,如上述专利文献1、2所示那 样,在动力总成用装配件被安装于前副车架的横梁的结构中,还存在着将动力总成用装配 件紧凑地设置的要求。
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连结左右的臂支撑部之间的横梁的下方设置后缓冲体,但是此 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必须在上下方向大幅地确保用于将横梁、支架及后缓冲体上下重叠 来布设的空间。另外,由于从左右的臂输入的负荷的传递路径会沿着横梁形成,因此存在 着上述负荷的影响会波及到后缓冲体的担忧,其结果,事实上难以将后缓冲体设置在横梁 的下方。
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结构,在紧凑地设置动力总成用装配件这一点尚 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发动机装配支架设置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U”状管材后 部的上方,但是此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必须在上下方向大幅地确保用于布设发动机装配 支架的空间。因此,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以往结构中,与上述专利文献1同样,在紧 凑地设置动力总成用装配件这一点尚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前副车架结构,能够实现前副车架的高刚性化,并 且能够在防止负荷的影响波及到动力总成用装配件的情况下紧凑地设置动力总成用装配 件。
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左右一对侧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闭合剖面 结构的横梁,连结所述左右一对侧梁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倾斜梁,具有左右一对倾斜部, 该左右一对倾斜部俯视下从所述横梁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后部向车辆后方且向车宽方向 的外侧倾斜地延伸;动力总成用装配件的安装部,在比所述横梁的前缘更后方且在所述倾 斜梁与所述横梁的连结部位的前方,收容在所述横梁内。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能够实现前副车架的高刚性化,并且能够在防止 负荷的影响波及到动力总成用装配件的情况下紧凑地设置动力总成用装配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记载 和附图图示会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副车架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前副车架结构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前副车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前副车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以从斜下方向上观察前副车架结构的状态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7是图3的A-A线向视剖面图。
图8是图3的B-B线向视剖面图。
图9是表示装配件安装部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图10是图9的C-C线向视剖面图。
图11是碰撞(前碰撞)负荷输入时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3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