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体及复合体的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80024127.0 申请日: 2013-03-15
公开(公告)号: CN104271326A 公开(公告)日: 2015-01-07
发明(设计)人: 奥村浩士;内田公典;木村和树;井上悟郎;伊崎健晴 申请(专利权)人: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29C45/14 分类号: B29C45/14;B32B15/085;B29K23/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杨宏军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复合体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包含聚烯烃的树脂构件与金属构件接合而成的复合体及该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家庭电气化产品、产业设备等中使用的构件的制造等广泛领域中,需要将树脂构件与金属构件接合的技术。

近年来,作为将树脂构件与金属构件接合的技术,提出了所谓的“注射接合法”:通过将树脂材料在金属构件上注射成型,而将树脂构件与金属构件接合的方法。

在注射接合法中,例如,于在表面形成有微细的凹凸的金属构件上,将具有与该金属构件的亲和性的具有极性基团的工程塑料注射成型,由此将树脂材料与金属构件接合。关于该注射接合法,由TAISEIPLAS公司的成富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专利文献中公开了该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5等)。

成富等人公开了相对于铝合金注射接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以下称为“PBT”)或聚苯硫醚树脂(以下称为“PPS”)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另外公开了在铝材的阳极氧化被膜上设置较大的孔,向该孔中侵入合成树脂体,通过锚定效应进行固定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不具有与金属构件的亲和性的非极性的聚烯烃难以粘接于金属构件。另一方面,导入了极性基团的聚烯烃的酸改性物能粘接于金属构件。然而,为了使其粘接,需要将聚烯烃保持为熔融的状态,在高压下使金属构件与聚烯烃长时间接触。因此,对于聚烯烃与金属构件的接合而言,通常利用基于熔融挤出的层压法(lamination method)、加压法(pressing method)等进行了接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64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4/055248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67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64496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03/064150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注射接合法与前述的层压法、加压法等相比,具有成型周期快、形状的自由度也高等优点。然而,由于存在树脂的冷却急速进行、在短时间内固化的倾向,因此,熔融状态的树脂与金属构件接触的时间短。

因此,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等的研究可知,即使是实施表面处理而在表面上形成了微细的凹凸的金属构件,以丙烯系聚合物为代表那样的聚烯烃与金属构件的接合,与前述的PBT、PPS相比,也存在超出预料的困难。

本发明是基于前述的技术背景而完成的,达成下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体,所述复合体以铝合金构件、镁合金构件为代表的金属构件、与包含以聚丙烯为代表的轻质且刚性高的性价比(cost performance)优异的聚烯烃的树脂构件的接合强度优异。

本申请发明人等对包含聚烯烃的树脂构件与金属构件的注射接合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金属构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底漆层,在特定的条件下在该底漆层的表面上将包含聚烯烃的树脂材料注射成型,可得到树脂构件与金属构件的接合强度优异的复合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以下所示的复合体及复合体的制造方法。

[1]

一种复合体,其是经由底漆层将由包含聚烯烃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构件和金属构件接合而成的,

上述树脂构件是通过将上述树脂材料注射成型而得到的,

在上述底漆层与上述树脂构件之间,形成有构成上述底漆层的底漆树脂材料与上述树脂材料共存的共存层,

上述共存层的厚度为5nm以上50nm以下。

[2]

如上述[1]所述的复合体,其中,

上述树脂构件具有剪切取向层。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复合体,其中,

该复合体具有上述金属构件与上述底漆层混合存在的树脂侵入层。

[4]

如上述[3]所述的复合体,其中,

上述树脂侵入层的厚度为5nm以上100nm以下。

[5]

如上述[3]或[4]所述的复合体,其中,

上述金属构件至少在与上述底漆层接触的部位形成有微细的凹凸,

上述树脂侵入层是通过上述底漆树脂材料进入到上述凹凸中而形成的。

[6]

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体,其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4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