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内燃机的配气机构的方法及相应的配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9990.5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4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J·格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刘丹,吴鹏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内燃机 机构 方法 相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内燃机的配气机构的方法,该配气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基本凸轮轴,在该基本凸轮轴上以不能相对转动而能在至少两个轴向位置之间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轮载体,为了轴向移动到由轴向位置中选出的理论位置而为该凸轮载体配设有执行器,其中,为所述凸轮载体配设有至少一个切换导向结构,该切换导向结构为了移动所述凸轮载体而与执行器协同作用,其中,执行器具有拨杆,为了移动凸轮载体而使该拔杆被推向切换导向结构的至少一个滑槽,其中,滑槽在一推出区中具有推出斜坡,该推出斜坡将拨杆从滑槽推出直至移动结束,其中,对由于所述推出而在执行器中感生出的电压进行检测。
背景技术
与该方法相关的配气机构基本上是已知的。它们被用于内燃机,其中为了改善热力学特性,可以通过内燃机的各气缸的换气门(进、排气门)对工作循环产生影响。至少一个也可以被称为凸轮件的凸轮载体被以不能相对转动但能轴向移动的方式布置在基本凸轮轴上。通常为凸轮载体配设有多个、即至少两个气门操纵凸轮。每个气门操纵凸轮都有偏心部,该偏心部用于在基本凸轮轴的特定转角位置处操纵内燃机的其中一个换气门。因此,气门操纵凸轮与基本凸轮轴一起运转,使得被相应地配设给基本凸轮轴的气门操纵凸轮或其偏心部每转一转,内燃机的相应的换气门至少运行一次。为此,通过气门操纵凸轮与滚轮随动杆相接触,使得气门操纵凸轮优选地与换气门的滚轮随动杆协同作用。
优选地设置多个气门操纵凸轮,这些气门操纵凸轮可以被分配给不同的凸轮组。一个凸轮组的各气门操纵凸轮间的不同之处例如在于:沿径向方向(高度)和/或沿周向方向(长度)其偏心部的角位置或其尺寸不同。通过凸轮载体的轴向移动,可以使气门操纵凸轮运动到至少两个轴向位置,例如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在该第一轴向位置中,换气门由第一气门操纵凸轮操纵,而在第二轴向位置则由第二气门操纵凸轮操纵,这些气门操纵凸轮被分配给同一凸轮组。因此特别地,尤其可以根据内燃机的工作状态通过移动凸轮载体选择换气门的打开正时、打开时间和/或行程。当然,每个凸轮组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气门操纵凸轮和相应数量的轴向位置。
凸轮载体例如借助于调节装置沿轴向方向进行移动,该调节装置包括在凸轮载体上的切换导向结构和通常被固定布置在内燃机的气缸盖内的执行器。执行器例如具有可推出的拨杆,该拨杆可以与特别是切换导向结构的螺旋形或螺线形的滑道或滑槽相联接。滑道被设置在被指配给凸轮载体的切换导向结构上。例如为了沿轴向移动,切换导向结构位于凸轮载体上或者至少与其有效连接。滑道优选地被构造为径向凹槽,该径向凹槽穿过切换导向结构的周缘、即边缘开放地构成该滑道。为此,切换导向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滑道,为了移动凸轮载体可将执行器的拨杆插入到该滑道内。以下将凸轮载体的当前位置称为实际位置,将期望位置称为理论位置。理论位置从凸轮载体的可能的轴向位置中选出。随后适当控制执行器,从而使得凸轮载体朝向理论位置移动,接下来移动使得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相一致。
通常执行器仅被构造用于沿着滑槽的方向推出拨杆。执行器无法将拨杆再次从滑槽移出或再次插入滑槽内。为此,滑槽具有被配设给推出区的推出斜坡。在此,推出斜坡沿着整个推出区延伸,该推出区实质上与内燃机的一曲轴转角范围相对应。该推出斜坡布置为:使得该推出斜坡沿旋转方向在径向上上升,因此将位于滑槽中的拨杆完全由滑槽移至推出斜坡的端部或者移到其出口位置。为了监测拨杆是仍位于滑槽内,还是已经经推出斜坡而从中移出,对由于推出而在执行器中感生出的电压进行检测。
例如,DE 10 2004 030 779A1基本上公开了这种方法,特此引用其内容。通常,在超过一定的时间段后感生电压与车载电路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必然超过一定的阀值水平。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产生确认信号或返回信号。这说明借助于推出斜坡将拨杆从滑槽中有效地推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运行配气机构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更精确且更可靠地判断拨杆被从滑槽中推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9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