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鲜空气供给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0597.8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4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斯文-尤里·鲍尔;安德烈亚斯·格吕纳;乌韦·格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M35/04;F02M35/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翟国明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鲜空气 供给 设备 | ||
1.一种用于尤其机动车辆中的内燃机(1)的新鲜空气供给设备,
-具有过滤器元件(37),其布置在过滤器舱(35)中,
-具有增压空气冷却器(12),其布置在冷却器舱(36)中,
其特征在于,
单件式壳体(34),其一体地包括所述过滤器舱(35)和所述冷却器舱(36),其中,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2)具有冷却剂入口(61)、冷却剂出口(62)以及内部冷却剂路径,所述内部冷却剂路径将所述冷却剂入口(61)连接至所述冷却剂出口(62),并且以热传递方式联接至增压空气路径,所述增压空气路径在所述壳体(34)内部延伸并且通过所述冷却器舱(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2)构建为能够被插入的部件,尤其能够被推入所述冷却器舱(3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2)具有盖子主体(41),所述盖子主体(41)具有所述冷却剂入口(61)和所述冷却剂出口(62),并且封闭设置在壳体(34)上的冷却器舱开口(40),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2)通过冷却器舱开口(40)插入所述冷却器舱(36)。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节流设备(46),所述节流设备(46)的节流构件(45)布置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壳体(34)中或所述壳体(34)上的节流舱(44)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设备(46)是能够预组装的单元,其被添加至所述壳体(34),使得所述节流构件(45)被插入所述节流舱(44)。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设备(46)具有封闭段(54),所述封闭段(54)封闭设置在所述壳体(34)上的节流舱开口(55),所述节流构件(45)通过所述节流舱开口(55)插入所述节流舱(4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段(54)通过连接夹与所述壳体(3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空气质量传感器(49),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的传感器系统(48)布置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壳体(34)中或所述壳体(34)上的传感器舱(47)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49)是能够预组装的单元,其被添加至所述壳体(34),使得所述传感器系统(48)被插入至所述传感器舱(47)。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49)具有封闭段(58),所述封闭段(58)封闭设置在壳体(34)上的传感器舱开口(57),所述传感器系统(48)通过所述传感器舱开口(57)插入所述传感器舱(47)。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段(58)通过连接夹与所述壳体(34)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出口连接件(50)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壳体(34)上,排气涡轮增压器(6)的增压器(7)能够在入口侧连接至所述出口连接件(5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入口连接件(53)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壳体(34)上,排气涡轮增压器(6)的增压器(7)能够在出口侧连接至所述入口连接件(53)。
14.根据至少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主体(41)构造为分配器和收集箱(63)或者具有一个分配器和收集箱(63)。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个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2)具有多个板(66),所述板在堆叠方向(67)上彼此堆叠并且在堆叠方向(67)上彼此隔开,其中,相邻板(66)的中间空间(68)形成所述增压空气路径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未经马勒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05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