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驱动装置以及车辆的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1938.3 | 申请日: | 2013-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1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森浩一;友田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加特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08 | 分类号: | B60W10/08;B60K6/485;B60K6/54;B60W2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驱动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驱动装置以及车辆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技术,即,经由传动带以机械方式将电动发电机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结合,利用该电动发电机进行发动机的起动(JP2007-292079A)。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产生了如下构想,即,如果将使用所述电动发电机的范围不仅仅限定于用于发动机的起动,而能够扩大到用于车辆行驶中的扭矩辅助,则运转性会变好。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只考虑了将电动发电机用于发动机的起动的情况,对于扩大到用于车辆行驶中的扭矩辅助的情况下的电动发电机的设计·控制方法完全没有记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该技术将经由传动带以机械方式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结合的电动发电机扩大到用于车辆行驶中的扭矩辅助,使运转性变好。
对于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驱动装置,在锁止离合器从断开状态向接合状态的锁止转换中,禁止使用经由传动带以机械方式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结合的电动发电机的发动机的扭矩辅助,在处于锁止解除转换中以外的情况下,如果进行扭矩辅助的条件成立,则许可使用电动发电机的扭矩辅助。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优点,与附图一起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车辆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汽油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图。
图3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模型来表示从发动机开始起动起,发动机转速、车辆扭矩、车速、加速器开度如何变化的时序图。
图4是使用电动发电机的扭矩辅助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模型来表示从发动机开始起动起,发动机转速、车辆扭矩、车速、加速器开度如何变化的时序图。
图6是由第2实施方式中的车辆驱动装置执行的、使用电动发电机的扭矩辅助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模型来表示从发动机开始起动起,发动机转速、车辆扭矩、车速、加速器开度如何变化的时序图。
图8是由第3实施方式中的车辆驱动装置执行的、使用电动发电机的扭矩辅助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在第4实施方式中,由模型来表示从发动机开始起动起,发动机转速、车辆扭矩、车速、加速器开度如何变化的时序图。
图10是由第4实施方式中的车辆驱动装置执行的、使用电动发电机21的扭矩辅助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车辆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在图1中,在车辆1中设置有发动机2、电动发电机21、空调用压缩机31。具体而言,发动机2的输出轴3、电动发电机21的旋转轴22、空调用压缩机31的旋转轴32平行地配置,在输出轴3的一端安装有曲柄带轮4,在旋转轴22、32上分别安装有带轮23、33。在这3个带轮4、23、33上分别架设传动带5,在发动机2的输出轴3、旋转轴23、33之间,由传动带5传递(传导)动力。
起动机6用于发动机2的起动。在发动机2的输出轴3的另一端,连接有扭矩变换器8、带式的自动变速器9。扭矩变换器8具有未图示的泵轮、涡轮。带式的自动变速器9具有未图示的主动轮、从动轮、架设在这些带轮上的钢带。发动机2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这些扭矩变换器8、自动变速器9,而最终传递至车辆驱动轮(未图示)。
作为车辆1的电源,设置有主电池41和副电池42。它们都是14V的电池。2个电池41、42之间由并联的2个继电器43连接。
所述起动机6、电动发电机21连接于主电池41和继电器43之间,电力从主电池41供给。此外,由于电动发电机21由交流设备构成,因此,附设有将来自主电池41的直流变换为交流的逆变器24。
发动机控制模块(ECM)51对发动机2、起动机6以及电动发电机21进行控制。
图2是汽油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图。在各进气口(未图示)设置有燃料喷射阀7。燃料喷射阀7将燃料向发动机2间歇地供给。
在进气通路11中设置有电子控制的节流阀12,利用节流电动机13对节流阀12的开度(以下,称作“节流开度”)进行控制。实际的节流开度由节流传感器14进行检测,并被输入至发动机控制模块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加特可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加特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1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