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酶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3506.6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0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塚田理志;多岛真由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褚瑶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电极。
背景技术
已有具备电极和形成在电极上的含有酶的检测层的酶电极。酶电极具有将通过酶反应而生成的电子从电极中取出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1-0759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0507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10030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3478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Brianna C.Thompson et al.,Macromol.Rapid Commun.2010,31,1293-1297
非专利文献2:A.Kros et.al.,Third generation Poly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based glucose sensor,Symposia Papers Presented Before the Division of Enviromental Chemistry,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aheim,CA March 21-25,1999
非专利文献3:A.Kros et.al.,Poly(pyrrole)versus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implications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s,Sensors and Acutuators B 106(2005)289-295
非专利文献4:C.G.J.Koopal et al.,Glucose sensor utilizing polypyrrole incorporated in track-etch membranes as the mediator,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 7(1992)461-47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当酶电极的检测层中含有的酶成为不活化状态时,作为酶电极的功能受损。酶的不活化原因之一在于由热导致的不活化。例如,在保存、输送时的环境下,有可能对酶电极施加导致其不活化的热。另外,在酶电极的使用中,也有可能施加热。从延长酶电极的寿命的意义上而言,优选酶电极显示出适合的耐热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热性提高的酶电极。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酶电极,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电极以及与上述电极接触且含有氧化还原酶、水溶性导电性聚合物和导电性颗粒的检测层,通过上述检测层中的直接电子转移在上述酶与上述电极间进行电子授受。水溶性导电性聚合物例如为聚苯胺磺酸。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的氧化还原酶可以具有包含细胞色素的亚单元。另外,氧化还原酶可以具有包含细胞色素的结构域。另外,氧化还原酶可以采用至少由催化亚单元和包含细胞色素的亚单元构成的寡聚酶。另外,氧化还原酶可以进一步采用至少由催化结构域和包含细胞色素的结构域构成的酶。上述催化亚单元和上述催化结构域各自可以包含吡咯并喹啉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的导电性颗粒可以含有碳。
上述聚苯胺磺酸的浓度例如为0.01~5%。另外,上述聚苯胺磺酸的官能团为羟基或磺基。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的、上述电极与上述检测层中的至少之一优选含有导电性颗粒。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酶电极的特征在于,耐热性提高。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之一为一种生物传感器,其具备酶电极,上述酶电极包含电极以及与上述电极接触且含有氧化还原酶、聚苯胺磺酸和导电性颗粒的检测层,通过上述检测层中的直接电子转移在上述酶与上述电极间进行电子授受。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之一为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酶电极,上述酶电极包含电极以及与上述电极接触且含有氧化还原酶、聚苯胺磺酸和导电性颗粒的检测层,通过上述检测层中的直接电子转移在上述酶与上述电极间进行电子授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日本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3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