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7974.0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7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为实秀人;山崎功夫;西田正治;神原久美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样品分注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例如在生物化学自动分析装置中,为了进行血清或尿等生物体试样的成分分析,使被检测试样与试剂发生反应,利用分光光度计等测光单元,以光学方式测定由此产生的色调和浑浊的变化。
为了使被检测试样与试剂发生反应,需要进行从容纳有各自的容器向反应容器的分注。因此,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具备将被检测试样或试剂从容纳有各自的容器向反应容器自动地吸引和排出的分注装置。
在从试样容器向反应容器分注被检测试样的样品分注装置中,有时因各种原因而会产生分注异常。在样品分注装置上具备进行样品的吸引和排出的探针,作为分注异常的产生原因而频率高的是纤维蛋白等固态异物的吸引所引起的探针堵塞。若探针产生堵塞,则无法将预定量的试样分注到反应容器中,无法得到具有可靠性的分析结果。
另外,在被检测试样的液面上存在气泡或液膜的情况下,导致将气泡或液膜判断为液面,无法吸引应当吸引的量的试样,产生分注异常。
为了避免存在气泡或液膜的情况下的分注异常,可考虑将探针向被检测试样中的浸渍量设为较大,但是如果探针向试样的浸渍量较大,则污染增大,有可能对分析结果带来不良影响。
于是,为了尽量减少探针向液体内的浸渍深度,一般的方法是检测容器内的液体的液面,在探针的前端到达比液面稍低的位置停止探针的下降动作,然后向探针内吸引预定量的液体,如此进行动作控制。
作为检测被检测试样的液面的方法,最常用的方式是检测探针与液面接触时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静电电容变化方式。但是,在使用这种液面传感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若在液面上存在气泡或液膜,则有时将此误检测为液面,产生分注异常。
作为判断如上所述的分注异常的方法,提出了很多在包括样品探针的分注流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并基于压力变动而检测样品探针的堵塞等分注异常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根据正常吸引时的压力的时序数据制作的数据作为基准数据,将吸引时的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的时序数据作为比较数据,并且基于根据基准数据和比较数据计算出的马哈拉诺比斯距离来检测吸引的异常。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根据包括分注量的分注条件准备基准数据,即使在不同的分注条件下也能准确地检测异常。另外,基于从开始吸引到结束后涉及整个区间的压力的时序数据,计算马哈拉诺比斯距离而检测异常,因此不仅能够检测由于特定的原因而产生的异常,而且还能检测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异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46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在吸引量少的分注条件下,存在产生难以检测该分注异常的情况的问题。例如,吸引了微小的异物的情况或进行了气泡的吸入的情况就相当于该情况。一般而言这些情况下的压力变动,与探针完全堵塞的情况或吸引了高粘性的试样的情况相比,处于与正常进行了分注的情况之差较小的倾向。
即,在吸引量少的条件下,吸引和排出动作时间短,能够由此获取的压力信息也有限。因此,需要根据有限的信息来掌握较小的变化,难以进行分注异常的检测。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在吸引量少的分注条件下、能够切实地检测该分注时的异常、并且进行可靠性高的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尤其是,同一试样的第二次以后的分注动作,由于没有虚设用量的吸引,因此吸引量变少,从而有时难以进行高精度的分注异常的检测。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如下构成。
举出代表性的发明,则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7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缩减采样的低功率GPS
- 下一篇:测量呼气酒精浓度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