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矩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8305.5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7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T·克劳泽;D·耶甘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2 | 分类号: | F16F15/12;F16H45/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传递 装置 | ||
1.扭振减振组件(1),包括驱动侧(2)和从动侧(3),其中,在驱动侧(2)与从动侧(3)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和一与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并行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5)以及一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用于叠加通过这些扭矩传递路径(4,5)传导的扭矩,其中,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中设置有第一相移组件(7),用于产生通过第一扭矩传递路径(4)传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第二扭矩传递路径(5)传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的移相,其中,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架(8),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轴(9)和第一作用半径(27),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轴(9)上布置有两个行星齿轮(11,13),其中的第一行星齿轮(11)与驱动侧的第一内齿轮(12)啮合并且第二行星齿轮(13)与从动侧的第二内齿轮(14)啮合,其中,至少对于行星齿轮(11,13)与内齿轮(12,14)之间的连接适用的是,在内齿轮(12,14)上的传力点(16)与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轴(9)之间的第一距离(15)是能改变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组件(1),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轴(9)与内齿轮(12,14)上的传力点(16)之间的第一距离(15)是由于非圆形的行星齿轮(11,13)而能改变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振减振组件(1),其中,所述驱动侧的第一内齿轮(12)和/或所述从动侧的第二内齿轮(14)具有沿着内周面(17)的齿部(10),其中,在周向(20)上具有齿部(10)的所述内周面(17)具有关于中心轴线(19)而言的变化的第二距离(18)。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振减振组件(1),其中,分别与所述内齿轮(12,14)处于啮合的至少一个行星齿轮(11,13)具有至少部分椭圆形的且具有齿部(10)的外周面(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组件(1),其中,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至少附加地具有第二行星齿轮架(28),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行星齿轮轴(29)和第二作用半径(30),其中,第二作用半径(30)与第一作用半径(27)不同,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行星齿轮轴(31)上布置有至少两个行星齿轮(32,33),其中的第三行星齿轮(32)与所述驱动侧的第一内齿轮(12)啮合并且第四行星齿轮(33)与所述从动侧的第二内齿轮(14)啮合,其中,设置有转换装置(34),使得或者第一行星齿轮轴(9)上的行星齿轮(11,13)或者第二行星齿轮轴(31)上的行星齿轮(32,33)与所述内齿轮(12,14)传递扭矩地啮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振减振组件(1),其中,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组件(6)至少包括分别具有一个第一行星齿轮轴(9)的至少两个第一行星齿轮架(8)和分别具有一个第二行星齿轮轴(31)的至少两个第二行星齿轮架(28),其中第一行星齿轮架(8)与第二行星齿轮架(28)分别在周向(20)上交替地布置。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振减振组件(1),其中,所述第一距离(15)能通过以下方式中至少一项被调整:
-通过作为相移组件(7)使用的扭转减振器的扭转;或者
-根据扭振减振组件(1)围绕中心轴线(19)的转速通过离心力;或者
-通过液压操纵。
8.机动车(22),具有驱动单元(23)和从动单元(24)和布置在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从动单元之间的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扭振减振组件(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83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