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9234.0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7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大久保拓也;川岛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4 | 分类号: | B60N2/44;B60N2/48;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徐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利用重物(15)和弹性部件(16)构成动态阻尼器(D),所述弹性部件(16)将该重物(15)支撑成能够振动,所述弹性部件(16)保持于在车辆中设置的座椅(S)的框架(6、10、12)或者垫部件(13),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重物(15)形成为多面体,另一方面,所述弹性部件(16)形成为片状,利用该片状弹性部件(16)来覆盖并支撑所述重物(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形成为:利用该片状弹性部件(16)将所述重物(15)卷起而使该片状弹性部件(16)的两端部彼此不重叠地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的两端部在所述重物(15)的面(15r)上彼此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物(15)的与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接触的棱线部带有圆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的两端部在所述重物(15)的与落座者相反侧的面(15r)彼此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的两端部粘接于所述重物(15)。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被支撑于所述座椅(S)的框架(6、10、12)或者垫部件(13)的阻尼器壳(17)内容纳有所述重物(15)和覆盖该重物(15)的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被支撑于所述座椅(S)的垫部件(13)的阻尼器壳(17)内容纳所述重物(15)和覆盖该重物(15)的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该片状弹性部件(16)比所述垫部件(13)质地柔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了调节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的弹簧常数,在该片状弹性部件(16)设置了不包覆所述重物(15)的非包覆区域(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包覆所述重物(15)的一端部的第一弹性部分(16A)和包覆该重物(15)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弹性部分(16B)构成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并且所述非包覆区域(A)设置在这些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16A、16B)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物(15)形成为多边形,并且所述阻尼器室(17C)形成为与所述重物(15)相似的多边形,利用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包覆所述重物(15)的一端周缘部和另一端周缘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沿着所述重物(15)的外表面配设成层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16A、16B)形成为分别套装于所述重物(15)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帽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16A、16B)形成为相同形状,以便能够彼此互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物(15)形成为六面体,另一方面,利用与所述重物(15)的第一面(15f)对应的方形的中央部(16a)和从该中央部(16a)的周围伸出的四块片材(16b~16e)构成所述片状弹性部件(16),使该中央部(16a)与所述重物(15)的所述第一面(15f)重叠,并使四块片材(16b~16e)分别向内侧弯折而在所述重物(15)的与所述第一面(15f)相反侧的第二面(15r)使所述四块片材(16b~16e)的端部彼此对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92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下一篇:驱动系统和车辆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