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网膜光治疗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9548.0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7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J·K·卢特鲁勒;B·马戈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哈伊视网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8 | 分类号: | A61F9/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网膜 治疗 系统 方法 | ||
技术背景
本发明通常是关于生物组织的光治疗或光刺激,诸如雷射视网膜光凝疗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是关于使用无害的、阈限下的视网膜的光治疗或光刺激来治疗视网膜疾病及失调症的系统及方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仍为六十岁以下者视觉丧失的首要原因。在此病患群中,糖尿病性黄斑部水肿是法定盲的最普遍原因。世界上,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从而的糖尿病性黄斑部水肿的原因)的发生率及盛行率持续增加,不仅在已开发国家,在开发中国家也成为流行病。在第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发病的三至五年内可能开始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盛行率随病程增加。十年内,14%-25%的病患将带有糖尿病性黄斑部水肿。二十年内,几乎100%的病患带有某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未经治疗,带有临床上显着糖尿病性黄斑部水肿的病患具有32%三年潜在中度视力丧失残疾的风险。
直到热视网膜光凝法出现,通常没有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治疗。因为观察到,带有其他病因而有先前存在的视网膜伤疤,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在眼中往往较不严重,所以促进使用光凝法来产生光热视网膜烧痕为治疗策略。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arly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显示氩气雷射黄斑部光凝法在治疗糖尿病性黄斑部水肿的功效。创造出在视网膜病理区域内的全厚度视网膜雷射烧痕,于治疗时可见白色或灰色的视网膜病灶(“阈限上”的视网膜光凝法)。同时,此等病灶发展成脉络膜视网膜伤痕及进行性萎缩的集中区域。
经由可见终点(endpoint)的光凝法,雷射光吸收加热于雷射位置的色素组织。热传导自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散布此温度增加至上层非色素及邻近的未曝光的组织。当雷射瞄准器上覆的受损神经视网膜丧失其透明性并分散背对着观察者白色检眼镜光(ophthalmoscopic light)时,雷射病灶立即成为可见的。
视网膜病灶有不同的曝光阈限,为出血的、检眼镜性明显的、或血管造影可验证的。"阈限"病灶在治疗时间是少量检眼镜性可见的,"阈限下"的病灶在治疗时间是不可见的,而"阈限上"的雷射疗法是进行至轻易可见的终点的视网膜光凝法。传统的视网膜光凝治疗需要可见的终点,而产生"阈限"病灶或"阈限上"病灶,进而成为轻易可见及追踪。事实上,咸信实际的组织损害及伤痕是必须的,以便创造程序的益处。灰至白的视网膜烧痕说明已知阈限及阈限上的光凝法中固有的热视网膜破坏。光凝法被发现是产生视网膜伤痕的有效手段,且其成为用于糖尿病性黄斑部水肿的针对黄斑部光凝的技术标准几乎已50年。
现请参见图1,其显示眼部的图解视图,通常标记为元件符号10。当使用光治疗,雷射光通过病患的眼角膜12、瞳孔14及水晶体16,并导入视网膜18。视网膜18是薄组织层,其捕捉光及改变此光成用于脑部的电讯号。视网膜具有许多血管,诸如标记为元件符号20者,以滋养视网膜。多种视网膜疾病及失调症,且特别是诸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血管性视网膜疾病,是使用如上述讨论的传统热视网膜光凝法来治疗。中央窝/黄斑部区,标记为图1中的元件符号22,是眼的一部份,用于颜色视觉及精细度视觉。中央窝是黄斑部的中心,为用于中枢视觉所需的细胞的浓度最高处。虽然此处为诸如老年性黄斑部退化的疾病损害严重的区域,此处是无法使用传统的光凝光治疗的区域,因为损害中央窝区域中的细胞会显着的损害病患视力。因此,目前惯用的光凝疗法是避开中央窝区。
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有效雷射治疗而言,医原性的视网膜损害是有必要的,其普遍被接受将近五十年,且仍为盛行的观点。虽比不治疗提供明确的优势,然目前产生可见的灰至白视网膜烧痕及伤痕的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劣势及缺点。已知的光凝法往往是疼痛的。可能需要其本身具有风险的局部麻醉。或者,治疗可划分成延长时间的数个阶段,以最小化治疗的疼痛及操作后发炎。已知的光凝法普遍跟随有视觉敏锐度的短暂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哈伊视网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奥哈伊视网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9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