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反转螺旋桨推进方式的船舶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42518.5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40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大辅;武田信玄;云石隆司;黑岩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3H5/10 | 分类号: | B63H5/10;B63H5/07;B63H5/125;B63H25/3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转 螺旋桨 推进 方式 船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螺旋桨和吊舱推进器的螺旋桨构成双反转螺旋桨的船舶。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吊舱推进器的船舶。吊舱推进器具备吊舱和由设置在吊舱内的螺旋桨驱动机构来驱动的螺旋桨。利用螺旋桨来获得推进功能。通过设置在船身内的操舵机构来改变吊舱推进器的朝向,由此来获得操舵功能。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吊舱推进器的船舶。吊舱推进器经由支柱而绕着垂直轴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船身的后部等的船身外板上。该船舶除了吊舱推进器之外,还具备独立的操舵装置。该操舵装置的舵板配置在支柱的后方,绕着垂直轴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船身。不会发生支柱与舵板发生碰撞等的干涉而能够使舵板旋转。
在试运转的操舵试验时、高速航行时、或紧急回避用的大舵角操舵时,基于吊舱推进器的操舵不进行或者进行微小的舵角下的操舵,将独立的操舵装置的舵板形成为必要的舵角例如最大舵角而产生充分的舵力。由于接近于支柱的后方地配置舵板,因此利用对于水的流动的相互干涉而能够得到大的舵力。基于吊舱推进器的操舵不进行或进行微小的舵角下的操舵,因此在吊舱推进器也不会作用大的力,也会防止因腐蚀而发生损伤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1未公开通过吊舱推进器的螺旋桨和其他的螺旋桨来构成双反转螺旋桨的情况。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主螺旋桨和吊舱型推进装置的螺旋桨构成双反转螺旋桨的船舶。吊舱型推进装置具备:安装成相对于船身能够旋转的支承轴;在支承轴的下端部安装的主体部;在主体部的下表面安装的翅片;由内置在主体部内的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的螺旋桨。支承轴由设于船身内的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吊舱型推进装置的支承轴及翅片都具备作为舵的功能。船舶在吊舱型推进装置的侧方配置2个舵。2个舵配置在船身的中心线与船侧的中间附近。船舶具有吊舱型推进装置,该吊舱型推进装置具备支承轴,该支承轴具有舵的功能,因此本来无需设置2个舵。然而,在高速航行时,在支承轴附近会产生气穴现象。该气穴现象在舵角越大时越显著,因此在高速航行时,将支承轴的舵角限制在规定角度内。这样的话,会给船舶的航行带来障碍,因此设置了2个舵。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主螺旋桨和吊舱型推进装置的螺旋桨构成双反转螺旋桨的另一船舶。另一船舶在吊舱型推进装置的后方设置有1个舵。由于舵仅为1个就足够,因此与设置2个舵的情况相比,设置成本减少。此外,在承受由主螺旋桨及吊舱型推进装置的螺旋桨产生的水流的位置存在舵,因此舵即使为1个也能够确保充分的操舵性。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从船首侧按照主螺旋桨、POD推进器、舵的顺序在龙骨线上以成为一直线的方式设置的船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3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820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121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主螺旋桨和吊舱推进器的螺旋桨构成双反转螺旋桨的船舶中,在高速航行操舵时,维持CRP(Contora Rotating Propeller:对转螺旋桨)效果,抑制在吊舱推进器以外设置的舵(辅助舵)引起的阻力增加。
本发明的一观点的船舶具备:主螺旋桨;利用第一操舵机构进行操舵的吊舱推进器;及利用第二操舵机构进行操舵的舵板。所述主螺旋桨、所述吊舱推进器及所述舵板配置在船身中心线上。所述吊舱推进器具备: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螺旋桨驱动机构;由所述螺旋桨驱动机构来驱动的吊舱螺旋桨;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支柱。所述吊舱推进器配置在所述主螺旋桨的后方。所述舵板配置在所述支柱的后方。所述主螺旋桨及所述吊舱螺旋桨构成双反转螺旋桨。所述吊舱推进器及所述舵板的舵角均为零时,所述舵板的前缘的至少一部分的前后位置比所述壳体的后端靠前方侧。
所述舵板的所述前缘优选具备:前缘下侧部分;及比所述前缘下侧部分接近铅垂的前缘上侧部分。所述支柱的后缘优选具备:后缘下侧部分;及比所述后缘下侧部分接近铅垂的后缘上侧部分。在所述吊舱推进器及所述舵板的舵角均为零时,优选在所述后缘下侧部分的后方配置所述前缘下侧部分,在所述后缘上侧部分的后方配置所述前缘上侧部分,所述前缘下侧部分与所述后缘下侧部分大致平行,所述前缘上侧部分与所述后缘上侧部分大致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25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