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内电机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1723.8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4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爱子;山本宪;山本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D1/10;B60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由于旋转负荷等的轮胎侧力对减速器(B)的最终的输出齿轮(9)施加挠矩,在最终的输出齿轮(9)的齿轮轴(9a)也不易发生倾斜的构造的轮内电机驱动装置。将轮内电机驱动装置(1)的减速器(B)的输出齿轮(9)的齿轮轴(9a)双支承地支承于机壳(11),在该被双支承地支承的输出齿轮(9)的齿轮轴(9a)形成花键孔(9b),通过在花键孔(9b)花键结合轮毂(C)的输出轴(13),即使对输出齿轮(9)施加挠矩,在齿轮轴(9a)也不易产生倾斜,即使由于轮胎侧力等的外力在轮毂(C)的输出轴(13)产生轴挠曲,其变形、变位由将轮毂(C)的输出轴(13)和输出齿轮(9)结合的花键的间隙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配置于车轮的内侧空间部分的电动机和经由减速器与该电动机连接的轮毂的轮内电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轮胎附近直接与动力系统连接的轮内电机驱动装置中,由于旋转负荷等的轮胎侧力,对减速器的最终齿轮轴施加挠矩。
如果由于该挠矩,在最终齿轮轴产生倾斜,则齿轮的啮合劣化,形成由部分接触引起的杂音、异常磨耗等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这样的问题,以往,研究了使齿轮的啮合间隙变大而在齿轮轴倾斜时也不产生异常干扰这样的对策(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72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即使使齿轮的啮合间隙变大而在齿轮轴倾斜时也不产生异常干扰,不能改善齿轮轴自身的倾斜,因此,不能消除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另外,使齿轮的啮合间隙变大则效率变差,并且,也担心噪声、振动、刺耳这样的表示汽车的舒适性的三大要素的劣化。
由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由于旋转负荷等的轮胎侧力而对减速器的输出齿轮施加挠矩,在齿轮轴也不易发生倾斜的构造的轮内电机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轮内电机驱动装置,其包括配设于车轮的车内侧空间部分的电动机和经由减速器与该电动机连结的轮毂,将上述减速器的输出齿轮的齿轮轴双支承地支承于机壳,在该被双支承地支承的输出齿轮的齿轮轴形成花键孔,在该花键孔花键结合轮毂的输出轴。
另外,在与上述减速器的输出齿轮花键结合的轮毂的输出轴形成扭转强度最弱的小径部,由此,在对输出轴施加过度的负荷时,可以使得小径部断裂。通过小径部断裂,能够避免轮胎锁闭等的不安全状态,防止减速器的齿轮、电动机等的重要部件的损伤。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将输出齿轮的齿轮轴双支承地支承于机壳,由此即使从轮毂的输出轴对输出齿轮施加挠矩,也能够不易在齿轮轴发生倾斜。另外,即使在由于轮胎侧力等的外力在轮毂的输出轴发生轴挠曲(变形、变位)时,该变形、变位由将轮毂的输出轴与输出齿轮结合的花键孔之间的间隙吸收。因此,向周边部件传递的应力被缓和,能够提高部件形状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在与上述减速器的输出齿轮花键结合的轮毂的输出轴形成扭转强度最弱的小径部,由此,在对输出轴施加过度的负荷时,可以使得小径部断裂。通过小径部断裂,能够避免轮胎锁闭等的不安全状态,防止减速器的齿轮、电动机等的重要部件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轮内电机驱动装置的减速器和电动机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的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的B-B线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17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